顺应论视角下的口译研究--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为例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及难点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语料的选取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口译在国内外的发展、研究 | 第16-17页 |
·国外对口译的研究 | 第16-17页 |
·国内对口译的研究 | 第17页 |
·国内关于顺应论视角下的新闻发布会口译的研究 | 第17-18页 |
·小型新闻发布会的特点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第20-24页 |
·顺应论的简介 | 第20-21页 |
·顺应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 第20-21页 |
·语言的三个特性 | 第21页 |
·顺应理论的四个角度 | 第21-24页 |
·语境关系的顺应 | 第21-22页 |
·语言结构的顺应 | 第22页 |
·动态顺应 | 第22-23页 |
·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 | 第23-24页 |
第四章 顺应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中的应用 | 第24-36页 |
·语境的顺应 | 第24-28页 |
·交际语境的顺应 | 第24-26页 |
·语言语境的顺应 | 第26-28页 |
·语言结构的顺应 | 第28-33页 |
·词汇层面的顺应 | 第28-30页 |
·词组短语层面的顺应 | 第30-31页 |
·句子层面的顺应 | 第31-33页 |
·段落层面的顺应 | 第33页 |
·动态顺应 | 第33-34页 |
·顺应的意识突显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6-38页 |
·从顺应论角度给予译员的建议 | 第36-37页 |
·本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