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是”字句语法偏误对比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是”字句研究现状简述 | 第11-13页 |
·“是”字句的界定 | 第11页 |
·“是”字句本体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是”字句偏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文献综合法 | 第13页 |
·语料库方法 | 第13-14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14页 |
·偏误分析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是”字句语法偏误分析 | 第15-25页 |
·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是”字句语法偏误类型 | 第15-19页 |
·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不能搭配 | 第16-17页 |
·谓语中心语“是”缺失 | 第17页 |
·主语中心语缺失 | 第17页 |
·宾语中心语缺失 | 第17-18页 |
·句式杂糅 | 第18页 |
·定语和宾语中心语在意上不能搭配 | 第18页 |
·定语多余 | 第18-19页 |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 第19页 |
·宾语中心语多余 | 第19页 |
·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是”字句语法偏误成因 | 第19-20页 |
·汉语知识掌握不足的影响 | 第19-20页 |
·副词“是”的干扰 | 第19页 |
·忽略主语、宾语省略规则 | 第19-20页 |
·不理解词义的搭配关系 | 第20页 |
·口语和书面语界限不清 | 第20页 |
·主观态度的影响 | 第20页 |
·主观忽视 | 第20页 |
·粗心大意 | 第20页 |
·韩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是”字句语法偏误类型 | 第20-23页 |
·谓语中心语“是”缺失 | 第21-22页 |
·谓语中心语“是”多余 | 第22页 |
·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不能搭配 | 第22页 |
·动语和宾语在意义上不能搭配 | 第22-23页 |
·状语谓语中心语语序不当 | 第23页 |
·定语和宾语中心语在意义上不能搭配 | 第23页 |
·定语误作状语 | 第23页 |
·韩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是”字句语法偏误成因 | 第23-25页 |
·习得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24-25页 |
·母语的负迁移 | 第24页 |
·“是”字句句型知识不足 | 第24页 |
·理解错误 | 第24页 |
·规则的不完整应用 | 第24页 |
·忽略词语同现限制规则 | 第24-25页 |
·过度泛化 | 第25页 |
·教学因素的影响 | 第25页 |
·教师的原因 | 第25页 |
·教材的原因 | 第25页 |
第三章 汉韩“是”字句语法偏误对比分析 | 第25-27页 |
·汉韩“是”字句语法偏误分布率对比 | 第25-26页 |
·汉韩“是”字句语法偏误共性 | 第26页 |
·偏误类型上的共性 | 第26页 |
·偏误成因上的共性 | 第26页 |
·偏误共性的原因 | 第26页 |
·“是”字句本体研究具有局限性 | 第26页 |
·忽视语义教学 | 第26页 |
·汉韩“是”字句语法偏误差异 | 第26-27页 |
·偏误类型上的差异 | 第26-27页 |
·偏误成因上的差异 | 第27页 |
·偏误差异的原因 | 第27页 |
·汉语习得顺序不同 | 第27页 |
·对语言简洁性的不同要求 | 第27页 |
·对语言修饰的不同要求 | 第27页 |
第四章 汉韩“是”字句语法偏误对比研究的启示 | 第27-29页 |
·“是”字句本体研究深细化 | 第27-28页 |
·语义教学的构想 | 第28页 |
·句型教学与教学策略的改善 | 第28页 |
·对韩汉语教材的思考 | 第28-29页 |
·语法偏误分析专类书籍的出版 | 第28-29页 |
·对韩汉语教学书籍的重新开发 | 第29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29-31页 |
·总结 | 第29页 |
·不足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一 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是”字句偏误语料 | 第33-36页 |
附录二 韩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是”字句偏误语料 | 第3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