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崇庆枇杷茶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崇庆枇杷茶的遗传性研究 | 第11页 |
·崇庆枇杷茶的生物学性状及分类研究 | 第11-12页 |
·崇庆枇杷茶的生产力研究 | 第12-13页 |
·茶叶加工工艺研究 | 第13-17页 |
·加工技术与制茶品质的关系 | 第13-15页 |
·茶树品种与制茶品质的关系 | 第15-16页 |
·不同季节与制茶品质的关系 | 第16-17页 |
·茶叶加工机械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枇杷茶研制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枇杷茶的研制 | 第21-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材料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不同加工工艺所制枇杷茶感官品质比较 | 第22-23页 |
·枇杷茶与当地川茶种感官品质比较 | 第23页 |
·不同加工工艺所制枇杷茶生化成分含量比较 | 第23-24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4-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枇杷茶加工工艺技术优化 | 第26-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材料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同一光强条件下,不同萎凋时间长短对枇杷茶品质的影响 | 第28-30页 |
·不同振动处理对枇杷茶品质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干燥温度对枇杷茶品质的影响 | 第31-33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3-36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枇杷茶品质形成的研究 | 第36-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材料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枇杷茶加工过程中内含物质成分含量变化 | 第37页 |
·枇杷茶生物碱及儿茶素组分分析 | 第37-38页 |
·枇杷茶香气组分分析 | 第38-40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0-44页 |
·枇杷茶加工过程中内含物质成分含量变化 | 第40-42页 |
·枇杷茶香气组分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枇杷茶配套加工设备研究 | 第44-49页 |
·枇杷茶加工机械选型 | 第44-47页 |
·枇杷茶加工工艺分析 | 第44页 |
·枇杷茶加工机械选配 | 第44-47页 |
·枇杷茶加工机械配置 | 第47-49页 |
·枇杷茶加工工艺流程 | 第47页 |
·各工序在制品重 | 第47页 |
·加工设备配置 | 第47-49页 |
总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