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研究特色与拟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一、民营企业研究 | 第16-18页 |
(一) 民营企业的产生背景 | 第16-17页 |
(二) 民营企业的界定 | 第17页 |
(三) 民营企业的特点 | 第17-18页 |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第18-23页 |
(一)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 | 第18-19页 |
(二) 国内外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第19-23页 |
(三)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 第23页 |
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 第23-32页 |
(一)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概念 | 第23-24页 |
(二) 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 第24-27页 |
(三) 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 第27-30页 |
(四) 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启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RJDZ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 第32-46页 |
一、公司概况 | 第32-33页 |
二、组织结构及分析 | 第33-34页 |
三、人力资源结构及分析 | 第34-38页 |
(一) 岗位结构 | 第34-36页 |
(二) 年龄结构 | 第36-37页 |
(三) 学历结构 | 第37页 |
(四) 技术职称结构 | 第37-38页 |
四、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与员工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 第38-43页 |
(一) 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设计 | 第38页 |
(二) 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三) 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四) 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结论 | 第43页 |
五、现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 第43-44页 |
(一) 在管理层次上只属于执行层,很少参与决策层 | 第43-44页 |
(二) 在管理策略上只顾眼前,缺乏长远眼光 | 第44页 |
(三) 在管理内容上以事为中心,忽略人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 | 第44页 |
六、现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 第44-46页 |
(一) 不适应企业的高速扩张及激烈的市场竞争 | 第44-45页 |
(二) 不利于员工队伍的素质提升和开发潜能 | 第45页 |
(三) 不能保证关键人才的稳定和高效 | 第45-46页 |
第四章 RJDZ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型研究 | 第46-56页 |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型的目标 | 第46-47页 |
(一) 实行战略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46页 |
(二) 实行人本管理,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 | 第46-47页 |
(三) 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 第47页 |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型的路径 | 第47-49页 |
(一) 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 第47-48页 |
(二) 积极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 | 第48页 |
(三) 提升人力资源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 第48-49页 |
三、RJDZ公司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型的任务与对策 | 第49-54页 |
(一) 制定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 第50页 |
(二) 设计科学规范的组织结构与职位说明书 | 第50-51页 |
(三) 建立基于战略的招聘与员工管理制度 | 第51页 |
(四) 构建基于目标的绩效管理与考核系统 | 第51-52页 |
(五) 设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与管理制度 | 第52页 |
(六)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与个人能力的培训与开发系统 | 第52-53页 |
(七) 逐步形成基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企业文化 | 第53页 |
(八) 引导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 第53-54页 |
四、RJDZ公司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型过程中的建议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70页 |
附录A 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问卷 | 第62-66页 |
附录B 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