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1-1 智能科学的发展 | 第9页 |
1-1-2 脑与认知科学对智能机器人研究的启示 | 第9-10页 |
§1-2 机器人交叉模式感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机器人视觉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机器人听觉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机器人视觉听觉交叉模式感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交叉模式感知的脑科学研究 | 第15-31页 |
§2-1 人类交叉模式感知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18页 |
2-1-1 人类交叉模式感知的起源 | 第15-16页 |
2-1-2 婴儿的交叉模式感知及发展 | 第16-17页 |
2-1-3 多感觉冗余与注意 | 第17-18页 |
§2-2 人类交叉模式感知的脑机制 | 第18-28页 |
2-2-1 人类视觉系统 | 第18-20页 |
2-2-2 人类听觉系统 | 第20-22页 |
2-2-3 大脑中的交叉模式感知区域 | 第22-28页 |
§2-3 人类交叉模式朝向注意机制 | 第28-30页 |
2-3-1 随意注意与非随意注意 | 第28-29页 |
2-3-2 人类交叉模式朝向注意的行为学研究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视觉听觉交叉模式空间朝向注意的计算模型 | 第31-50页 |
§3-1 声音信号的特征 | 第31-35页 |
3-1-1 声音的基本物理性质 | 第31页 |
3-1-2 声音位置信息ITD 和ILD | 第31-35页 |
§3-2 机器人听觉通道模型的建立 | 第35-46页 |
3-2-1 人类听觉通道 | 第35页 |
3-2-2 机器人外周听觉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3-2-3 机器人听觉中枢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8-46页 |
§3-3 机器人视觉通道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3-3-1 机器人视觉感知 | 第46页 |
3-3-2 机器人视觉目标的位置信息处理 | 第46-48页 |
§3-4 机器人视觉听觉交叉模式朝向注意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仿真实验系统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8页 |
§4-1 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 第50-54页 |
4-1-1 听觉朝向注意模型的设计 | 第50-51页 |
4-1-2 视觉朝向注意模型的设计 | 第51-52页 |
4-1-3 视觉听觉交叉模式朝向注意模型的设计 | 第52-54页 |
§4-2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54-57页 |
4-2-1 听觉朝向注意的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54-56页 |
4-2-2 视觉及交叉模式朝向注意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