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互动俱进卡片教学法”在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言第8-13页
 一、研究目的第8-9页
 二、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第9-10页
  (一) 本课题研究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之教学方式转变要求相契合第9-10页
  (二) 本课题研究是对本校教学研究成果的延展与应用第10页
  (三) 本课题研究力图为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提供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方案第10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目标第10-13页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目标第12-13页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3页
  (一) 研究思路第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页
第一章 “互动俱进卡片教学法”的涵义、理论依据与课堂教学模式第13-16页
 一、“互动俱进卡片教学法”的涵义第13-14页
  (一) 卡片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第13页
  (二) 卡片教学法与“互动俱进卡片教学法”释义第13-14页
 二、“互动俱进卡片教学法”实施的理论依据第14-15页
  (一) 素质教育的理论第14-15页
  (二)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观第15页
  (三) 参与过程的原理第15页
 三、“互动俱进卡片教学法”课堂教学流程与教学原则第15-16页
  (一) 教学流程第15-16页
  (二) 教学原则第16页
第二章 “互动俱进卡片教学法”中诸卡片的使用目的、方法及作用第16-30页
 一、预习卡第17页
 二、基础知识卡第17-18页
 三、问题卡第18-20页
 四、归纳卡第20-21页
 五、比较卡第21-23页
 六、反馈卡第23-24页
 七、隐性知识卡第24-25页
 八、史料卡第25-27页
 九、知识结构卡第27-30页
第三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互动俱进卡片教学法”实施的案例第30-55页
 一、新授课教学案例第30-40页
 二、复习课教学案例第40-51页
 三、讲评课教学案例第51-55页
第四章 教学卡片与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第55-69页
 一、教学卡片与历史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第56-64页
  (一) 知识类卡片的开发与利用第57-59页
  (二) 能力类卡片的开发与利用第59-61页
  (三) 作业类卡片的开发与利用第61-64页
 二、教学卡片与历史教辅资料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第64-66页
 三、教学卡片与图书馆资料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第66-69页
第五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互动俱进卡片教学法”实施的效果评价第69-87页
 一、“互动俱进卡片教学法”侧重于关注形成性评价第69-83页
  (一) 教学理念的新变化第70-72页
  (二) 课堂教学的新变化第72-75页
  (三) 教师教学方式的新变化第75-78页
  (四) 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变化第78-83页
 二、终结性评价第83-87页
  (一) 从教学的纵向联系与比较来看第83-85页
  (二) 从教学的横向联系与比较来看第85-87页
第六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互动俱进卡片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第87-95页
 一、存在问题第87-89页
  (一) 如何处理好教师制作卡片与书写教案的关系第87-88页
  (二) 如何处理好学生制卡、用卡与学生书写作业的关系第88页
  (三) 如何处理好卡片教学与多媒体的运用的关系第88-89页
 二、应对策略第89-95页
  (一) 历史教师务必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第89-92页
  (二) 强化对学生的细节教育,养成学生用卡助学的良好习惯第92-93页
  (三) 努力实现从纸质卡片到电子版卡片的转变第93-95页
结语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附录第100-127页
后记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以历史文化名城柳州为例
下一篇:需求分析在桂林市中学外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