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中文教学模式研究
内容概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13页 |
·选题背景和缘由 | 第7-8页 |
·选题价值 | 第8-9页 |
·解题 | 第9-11页 |
·教学模式的定义 | 第9-10页 |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教学模式 | 第11页 |
·研究设计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 第13-15页 |
·国外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 第15页 |
·美国在华中文项目教学模式研究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3 哈佛大学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 第17-46页 |
·哈佛大学中文教学简介 | 第17-18页 |
·哈佛大学中文教学模式教学理念 | 第18-22页 |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 | 第18页 |
·听说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 | 第18-19页 |
·哈佛大学中文教学模式对听说法的继承和发展 | 第19-22页 |
·听说法的优缺点 | 第19-20页 |
·哈佛大学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的变化 | 第20-21页 |
·哈佛大学汉语教学模式对听说法的发展 | 第21-22页 |
·教学目标 | 第22-30页 |
·教学总目标:说地道汉语,写典雅文章 | 第22-23页 |
·教学目标的实现步骤 | 第23-30页 |
·一年级的教学重点:语音、基本词汇、基本语言点 | 第23-25页 |
·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口语词汇、语法、口头表达练习 | 第25-26页 |
·三年级的教学重点:正式语体、成段表达 | 第26-27页 |
·四年级的教学重点:典雅语体、语篇 | 第27-28页 |
·五年级的教学重点:文史知识、书面语特征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页 |
·课型设置和课型之间的关系 | 第30-41页 |
·课型设置:大班课、小班课和一对一课 | 第31-40页 |
·大班课 | 第31-33页 |
·小班课 | 第33-39页 |
·一对一课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教材 | 第41页 |
·教师 | 第41-44页 |
·师资来源 | 第42页 |
·教师管理 | 第42-44页 |
·集体备课 | 第42-43页 |
·听课制度 | 第43页 |
·教师评估 | 第43-44页 |
·评价方式 | 第44页 |
·哈佛模式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 第44-46页 |
·教学系统化、构建教学的有机整体 | 第44-45页 |
·严格量化、衡量教学全过程 | 第45页 |
·教师控制、严格把关教学质量 | 第45页 |
·强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感 | 第45页 |
·随时沟通、及时解疑答惑 | 第45-46页 |
4 总结 | 第46-48页 |
·哈佛大学中文教学模式的优点 | 第46页 |
·哈佛模式中的不足之处 | 第46-48页 |
·对国内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48页 |
5 余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