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名述宾组配(1+2)的整合度高低及其熟语化倾向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6页 |
| ·研究现状 | 第6-10页 |
| ·关于1+2和2+1对立形式的事实确认 | 第7-8页 |
| ·关于音节组合形式和句法结构类型的匹配性 | 第8-10页 |
| ·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概念整合及其层级性 | 第12-24页 |
| ·概念整合理论 | 第12-18页 |
| ·概念整合理论 | 第12-15页 |
| ·概念整合理论的应用 | 第15-17页 |
| ·概念整合与概念组合 | 第17-18页 |
| ·概念整合的层级性 | 第18-24页 |
| ·概念整合的层级性 | 第18-20页 |
| ·述宾三字组中的整合层级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助词"的"的语法功能同一性 | 第24-33页 |
| ·助词"的"语法功能的分类 | 第24-26页 |
| ·分类助词"的"语法功能的同一 | 第26-29页 |
| ·助词"的"语法功能的认知解释 | 第29-33页 |
| 第四章 述宾三字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 | 第33-51页 |
| ·A级:低整合度 | 第33-38页 |
| ·语义分析 | 第34-35页 |
| ·句法论证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B级:次低整合度 | 第38-43页 |
| ·语义分析 | 第38-40页 |
| ·句法论证 | 第40-42页 |
| ·非受事论元例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页 |
| ·C级:次高整合度 | 第43-46页 |
| ·语义分析 | 第43-44页 |
| ·句法论证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页 |
| ·D级:高整合度 | 第46-51页 |
| ·语义分析 | 第46-49页 |
| ·句法论证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51-54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说明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后记 | 第59-60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