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各种食用油论文--特种油论文

元宝枫油的提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略词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9页
    1.1 元宝枫油的研究现状第15-23页
        1.1.1 元宝枫油概述第15-16页
        1.1.2 元宝枫油提取第16-19页
        1.1.3 元宝枫油的理化性能第19-20页
        1.1.4 元宝枫油的开发利用第20-23页
    1.2 人造奶油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第23-34页
        1.2.1 人造奶油概述第23-24页
        1.2.2 人造奶油的发展趋势第24-25页
        1.2.3 饱和脂肪酸与人造奶油第25-27页
        1.2.4 人造奶油的结晶第27-31页
        1.2.5 人造奶油的β’晶型和后硬第31-33页
        1.2.6 油脂硬脂对人造奶油结晶的影响第33-34页
    1.3 分析方法第34-37页
        1.3.1 常规指标分析第34-35页
        1.3.2 甘三酯组成分析第35页
        1.3.3 氧化稳定性第35-36页
        1.3.4 差示扫描量热(DSC)第36页
        1.3.5 晶型和结晶形态分析第36-37页
    1.4 本课题研究计划和意义第37-39页
第二章 元宝枫油的制备工艺第39-55页
    2.1 引言第39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39-40页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40页
        2.2.3 元宝枫种仁预处理第40页
        2.2.4 索氏抽提法提取元宝枫油第40-41页
        2.2.5 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元宝枫油第41页
        2.2.6 亚临界萃取法提取元宝枫油第41-42页
        2.2.7 元宝枫油的精炼第42-43页
        2.2.8 精炼元宝枫油的AV、PV、磷脂和色泽含量分析第4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3-53页
        2.3.1 超临界萃取元宝枫油单因素优化第43-45页
        2.3.2 超临界萃取元宝枫油响应面分析第45-50页
        2.3.3 亚临界萃取元宝枫油第50-52页
        2.3.4 元宝枫种仁得油率比较第52-53页
    2.4 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元宝枫油的理化性能第55-72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5-60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55页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55-56页
        3.2.3 元宝枫油质量指标第56页
        3.2.4 单甘酯(MAG)和甘二酯(DAG)含量第56页
        3.2.5 活性成分第56-57页
        3.2.6 元宝枫油特征指标分析第57-59页
        3.2.7 热性能第59页
        3.2.8 氧化稳定性第59页
        3.2.9 统计分析第59-6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0-71页
        3.3.1 元宝枫油的外观比较第60页
        3.3.2 元宝枫油的质量指标第60-61页
        3.3.3 甘二酯和单甘酯含量第61-62页
        3.3.4 生育酚、甾醇和β-胡萝卜素含量第62-64页
        3.3.5 元宝枫油的理化分析第64页
        3.3.6 元宝枫油的FAC组成第64-65页
        3.3.7 元宝枫油sn-2的脂肪酸组成第65-66页
        3.3.8 元宝枫油的TAG组成第66-69页
        3.3.9 氧化稳定性Rancimat第69页
        3.3.10 热性能第69-71页
    3.4 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含元宝枫油的人造奶油的制备和功能特性第72-93页
    4.1 引言第72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2-76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72-73页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73页
        4.2.3 化学酯交换反应第73-74页
        4.2.4 酶法酯交换反应第74页
        4.2.5 固体脂肪含量(SFC)检测第74页
        4.2.6 滑动熔点(SMP)检测第74页
        4.2.7 脂肪酸组成FAC和sn-2的检测第74-75页
        4.2.8 生育酚含量测定第75页
        4.2.9 单甘酯和甘二酯含量测定第75页
        4.2.10 氧化诱导期检测第75页
        4.2.11 TAG的检测第75页
        4.2.12 DSC熔化和结晶特性第75页
        4.2.13 晶型检测第75-76页
        4.2.14 微观形态第7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6-92页
        4.3.1 酶法酯交换反应时间第76-77页
        4.3.2 SFC和SMP分析第77-78页
        4.3.3 FAC和sn-2第78-79页
        4.3.4 生育酚含量第79-81页
        4.3.5 单甘酯和甘二酯第81-82页
        4.3.6 氧化稳定性第82页
        4.3.7 TAG组成第82-85页
        4.3.8 熔化和结晶特性DSC第85-88页
        4.3.9 晶型分析第88-89页
        4.3.10 微观形态第89-92页
    4.4 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元宝枫油硬脂改善人造奶油结晶的作用第93-128页
    5.1 引言第93-94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4-97页
        5.2.1 原料与试剂第94-95页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95页
        5.2.3 元宝枫油硬脂的制备第95页
        5.2.4 化学酯交换反应第95页
        5.2.5 SFC和SMP检测第95页
        5.2.6 FAC检测第95-96页
        5.2.7 TAG检测第96页
        5.2.8 DSC熔化和结晶特性第96页
        5.2.9 晶型检测第96页
        5.2.10 微观形态第96-9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7-127页
        5.3.1 棕榈油基硬脂和豆油基硬脂对油脂结晶性能的研究第97-101页
        5.3.2 元宝枫油硬脂改善搅拌类人造奶油结晶性能的研究第101-114页
        5.3.3 元宝枫油硬脂改善夹心油结晶性能的研究第114-125页
        5.3.4 元宝枫油硬脂对β’结晶的影响机理讨论第125-127页
    5.4 小结第127-128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128-131页
    6.1 结论第128-129页
        6.1.1 建立元宝枫油的制备工艺第128页
        6.1.2 元宝枫油理化指标和营养元素分析第128页
        6.1.3 含元宝枫油的人造奶油的理化性能第128-129页
        6.1.4 元宝枫油硬脂改善人造奶油结晶性能的研究第129页
    6.2 创新点第129页
    6.3 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9页
附录第139-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56-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热解气相产物析出特性及本征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一致性算法的独立混合微网分布式分层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