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思维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25页 |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五、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第一章 艺术歌曲溯源 | 第28-68页 |
第一节 欧洲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 第28-53页 |
一、欧洲艺术歌曲简述 | 第28-34页 |
二、欧洲艺术歌曲的风格与流派 | 第34-53页 |
第二节 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沿革 | 第53-68页 |
一、中国艺术歌曲简述 | 第53-58页 |
二、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特点 | 第58-68页 |
第二章 演唱思维的系统阐释 | 第68-80页 |
第一节 演唱思维的理论范畴 | 第68-74页 |
一、思维的概念解读 | 第68-69页 |
二、演唱思维的界定 | 第69-72页 |
三、演唱思维的特征 | 第72-74页 |
第二节 演唱思维的沿革 | 第74-80页 |
一、学科来源 | 第74-75页 |
二、思想借鉴 | 第75-76页 |
三、观念与实践 | 第76-80页 |
第三章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民族性思维 | 第80-161页 |
第一节 民族性思维之解读 | 第80-84页 |
一、民族性思维之概念 | 第80-81页 |
二、民族性思维之特点 | 第81-83页 |
三、民族性思维之应用 | 第83-84页 |
第二节 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民族性思维 | 第84-112页 |
一、中国艺术歌曲创作题材的民族性思维 | 第84-92页 |
二、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技法的民族性思维 | 第92-109页 |
三、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审美的民族性思维 | 第109-112页 |
第三节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民族性思维的呈现 | 第112-161页 |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方法 | 第112-115页 |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规律 | 第115-144页 |
三、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 第144-161页 |
第四章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艺术性思维 | 第161-236页 |
第一节 艺术性思维的概念缕析 | 第161-169页 |
一、十八世纪艺术性思维的概念解读 | 第161-163页 |
二、十九世纪艺术性思维的概念解读 | 第163-165页 |
三、二十世纪艺术性思维的概念解读 | 第165-167页 |
四、艺术性思维的内涵与外延 | 第167-169页 |
第二节 艺术性思维在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的作用 | 第169-202页 |
一、形象思维的作用 | 第169-180页 |
二、抽象思维的作用 | 第180-192页 |
三、灵感思维的作用 | 第192-202页 |
第三节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艺术性思维的呈现 | 第202-236页 |
一、作品“意象”的艺术性构思 | 第202-211页 |
二、作品“意蕴”的艺术性诠释 | 第211-226页 |
三、作品“意境”的艺术性展现 | 第226-236页 |
第五章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多声性思维 | 第236-305页 |
第一节 多声性思维的界定 | 第236-244页 |
一、欧洲音乐多声性思维的发展 | 第237-240页 |
二、中国音乐多声性思维的诠释 | 第240-243页 |
三、中国艺术歌曲的多声性思维阐释 | 第243-244页 |
第二节 中国艺术歌曲多声性思维创作实践 | 第244-279页 |
一、多声性旋律 | 第246-252页 |
二、多声性节拍 | 第252-254页 |
三、多声性调性 | 第254-258页 |
四、多声性和声 | 第258-273页 |
五、多声性复调 | 第273-279页 |
第三节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多声性思维的呈现 | 第279-305页 |
一、多声性思维在演唱方法中的呈现 | 第279-283页 |
二、多声性思维在演唱音色中的呈现 | 第283-296页 |
三、多声性思维在演唱形式中的呈现 | 第296-305页 |
结论 | 第305-307页 |
参考文献 | 第307-316页 |
后记 | 第316-31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著作及科研情况 | 第317-3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