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适切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0-1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现有研究视角及其检视第11-16页
        三、实践视角的引入第16-18页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8-20页
        一、生成性教学第18-19页
        二、适切性第19-20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一、理论价值第20页
        二、实践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生成性教学:后现代主义的产物第22-33页
    第一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第22-29页
        一、现代主义的兴起第22-25页
        二、后现代对现代的批判第25-29页
    第二节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第29-33页
        一、以生成性思维作为逻辑支点第29-30页
        二、重视过程第30-31页
        三、强调互动对话第31-33页
第三章 困惑与诱惑:大学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第33-55页
    第一节 生成性教学适合大学课堂吗?第33-37页
        一、班级规模扩大导致“互动”受阻第33-35页
        二、大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高第35-37页
        三、大学教师“教育者”角色淡化第37页
    第二节 生成性教学真的生成了吗?第37-47页
        一、虚假问答盛行第37-40页
        二、讨论大多随意第40-44页
        三、课堂报告自由散乱第44-47页
    第三节 难得一见的有效生成案例第47-55页
        一、X老师的课堂第47-51页
        二、学生的学习收获第51-55页
第四章 生成性教学的适切性第55-65页
    第一节 实现有效生成的条件第55-62页
        一、有效教学的再审视第55页
        二、有效由谁判断第55-56页
        三、如何实现有效第56-62页
    第二节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第62-65页
        一、有轻视系统知识传授的倾向第62-63页
        二、有效生成对老师的要求过高第63-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附录第73-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运用自媒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一篇:金砖国家高等学校设置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