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组织气候、应对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前言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第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本文研究结构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2.1 组织气候的相关研究第14-17页
        2.1.1 组织气候的内涵第14-15页
        2.1.2 组织气候的维度第15-16页
        2.1.3 组织气候的测量第16-17页
    2.2 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2.2.1 应对方式的内涵第17-18页
        2.2.2 应对方式的划分第18页
        2.2.3 应对方式的测量第18-19页
    2.3 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第19-21页
        2.3.1 工作满意度的内涵第19-20页
        2.3.2 工作满意度的类别第20页
        2.3.3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第20-21页
    2.4 组织气候、应对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第21-26页
        2.4.1 组织气候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第21-22页
        2.4.2 组织气候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第22-23页
        2.4.3 应对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第23-26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26-30页
    3.1 研究模型第26页
    3.2 研究假设第26-27页
    3.3 研究工具第27-30页
        3.3.1 人口学变量第27页
        3.3.2 组织气候量表第27-28页
        3.3.3 应对方式量表第28页
        3.3.4 工作满意度量表第28-30页
第4章 问卷数据回收与统计第30-58页
    4.1 样本特征频率分布第30-31页
    4.2 描述性统计第31-32页
    4.3 方差分析第32-42页
        4.3.1 个人特征变量对组织气候的方差分析第32-37页
        4.3.2 企业特征变量对组织气候的方差分析第37-42页
    4.4 组织气候、应对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第42-46页
        4.4.1 组织气候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第42-43页
        4.4.2 组织气候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第43-45页
        4.4.3 应对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第45-46页
    4.5 应对方式在组织气候和工作满意度中的中介作用分析第46-58页
        4.5.1 应对方式在工作结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46-47页
        4.5.2 应对方式在工作自主性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47-48页
        4.5.3 应对方式在人际关系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48-50页
        4.5.4 应对方式在组织支持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50-51页
        4.5.5 应对方式在管理效率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51-53页
        4.5.6 应对方式在组织冲突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53-54页
        4.5.7 应对方式在奖励取向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54-56页
        4.5.8 应对方式在目标导向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56-58页
第5章 分析与讨论第58-62页
    5.1 组织气候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58页
    5.2 组织气候、应对方式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第58-59页
    5.3 应对方式在组织气候对工作满意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第59-62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62-66页
    6.1 研究假设验证与结论归纳第62-63页
        6.1.1 组织气候的群体差异第62页
        6.1.2 组织气候对应对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第62-63页
        6.1.3 应对方式对组织气候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影响第63页
    6.2 相应的管理建议第63-66页
        6.2.1 开展关于组织气候的专题讲座,使组织气候观念深入人心第63页
        6.2.2 重视应对方式在不同类型员工工作生活当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第63-64页
        6.2.3 不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测评第64页
        6.2.4 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第64-66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7.1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66页
    7.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能定位视角下南京市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H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