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缘由 | 第10-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一)与太平天国运动内容相关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二)有关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编写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第一章 不同时期同一版本教科书的内容 | 第18-30页 |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教科书内容的变化 | 第18-24页 |
(一)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教科书中的内容 | 第18-23页 |
(二)“文革”至改革开放前教科书的内容 | 第23-24页 |
二、改革开放后至新课程教学改革前教科书内容的变化 | 第24-30页 |
第二章 四个版本的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比较 | 第30-50页 |
一、太平天国运动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言” | 第30-33页 |
二、课文系统 | 第33-37页 |
(一)课文标题和子目名称 | 第33-35页 |
(二)不同类型的课文,文字数量的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三、课文辅助系统 | 第37-50页 |
(一)导言部分 | 第38-39页 |
(二)课文中的辅助部分 | 第39-44页 |
(三)课后习题 | 第44-50页 |
第三章 太平天国运动教科书内容的设计 | 第50-56页 |
一、课前导言的内容及设计意图 | 第50页 |
二、三个子目的内容及设计意图 | 第50-55页 |
(一)第一个子目的内容及设计意图 | 第50-52页 |
(二)第二个子目的设计内容及设计意图 | 第52-54页 |
(三)第三个子目的设计内容及设计意图 | 第54-55页 |
三、课后习题的编写及设计意图 | 第55页 |
四、课文内容设计的新颖之处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