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移动学习与英语 | 第10-13页 |
二、微信订阅号与英语 | 第13-16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五节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 第19-24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和教学问题及要求 | 第19-22页 |
一、英语听力、口语定义及初中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二、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要求 | 第20-21页 |
三、初中生及其特征 | 第21页 |
四、移动学习定义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页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页 |
四、移动学习理论 | 第23页 |
第三节 技术和硬件支持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初中生利用微信学习的情况调查 | 第24-29页 |
第一节 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 | 第24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二、智能手机和微信订阅号的使用情况 | 第25-27页 |
三、调查对象对利用订阅号开展英语学习的态度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结果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基于微信平台的初中生英语听说移动学习的设计与开发 | 第29-62页 |
第一节 “英语听说微学习”订阅号 | 第29-31页 |
一、开发者界面 | 第30页 |
二、学习者客户端界面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设计过程 | 第31-49页 |
一、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二、选材准备和资源分类 | 第33-42页 |
三、移动学习策略与资源特点 | 第42-49页 |
第三节 环节设计和栏目设计 | 第49-52页 |
第四节 开发过程 | 第52-62页 |
一、订阅号的注册和登陆 | 第52-53页 |
二、订阅号导航栏功能设置 | 第53-57页 |
三、开发工具 | 第57-58页 |
四、前期开发阶段 | 第58页 |
五、后期开发阶段及其案例 | 第58-62页 |
第五章 基于微信平台的初中生英语听说移动学习的应用及评价 | 第62-79页 |
第一节 初中生基于微信平台的英语移动学习整体实践应用 | 第62-65页 |
一、前、后期应用的情况及其对比 | 第62-63页 |
二、附属微信群的应用 | 第63-65页 |
第二节 初中生基于微信平台的英语移动学习应用—以A同学为例 | 第65-71页 |
第三节 评价与反馈 | 第71-79页 |
一、微信公众平台数据统计分析 | 第71-73页 |
二、学习者使用反馈 | 第73-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79页 |
第二节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 第79-80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附录 A“英语听说微学习”调查问卷1(纸质版) | 第83-85页 |
附录 B“英语听说微学习”调查问卷2(电子版) | 第85-87页 |
附录 C“英语听说微学习”访谈提纲(学生版) | 第87-88页 |
附录 D“英语听说微学习”实例——中国传统节日之重阳节 | 第88-89页 |
附录 E“英语听说微学习”实例——提高英语听力的秘密 | 第89-90页 |
附录 F“英语听说微学习”实例——英语单词自然拼读法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