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4 文章结构框架 | 第13-15页 |
第2章 学习行为评价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2.1 在线学习 | 第15-17页 |
2.1.1 在线学习的特点 | 第15-16页 |
2.1.2 在线学习者特征分析 | 第16-17页 |
2.2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概述 | 第17-19页 |
2.2.1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的内涵 | 第17-18页 |
2.2.2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的意义和功能 | 第18-19页 |
2.3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3.1 行为科学理论 | 第19页 |
2.3.2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 第19-20页 |
2.3.3 社会认知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1-40页 |
3.1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的构成要素 | 第21-26页 |
3.1.1 评价目标 | 第21页 |
3.1.2 评价原则 | 第21-22页 |
3.1.3 评价类型 | 第22-25页 |
3.1.4 评价主体 | 第25页 |
3.1.5 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3.1.6 评价内容 | 第26页 |
3.2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流程 | 第26-29页 |
3.2.1 预备阶段 | 第28-29页 |
3.2.2 实施阶段 | 第29页 |
3.2.3 结果阶段 | 第29页 |
3.3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维度划分 | 第29-35页 |
3.3.1 布鲁姆的认知过程 | 第30页 |
3.3.2 三维目标KAPO模型 | 第30-31页 |
3.3.3 已有的在线学习行为评价维度 | 第31-32页 |
3.3.4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维度划分 | 第32-35页 |
3.4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模型 | 第35-40页 |
3.4.1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3.4.2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指标标准 | 第36-37页 |
3.4.3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框架结构 | 第37-38页 |
3.4.4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模型 | 第38-40页 |
第4章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模型的实现 | 第40-65页 |
4.1 在线学习行为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40-42页 |
4.1.1 数据采集的方法 | 第40页 |
4.1.2 数据采集 | 第40-41页 |
4.1.3 数据预处理 | 第41-42页 |
4.2 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相关性分析 | 第42-51页 |
4.2.1 各评价指标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 第42-46页 |
4.2.2 交流内容分析 | 第46-50页 |
4.2.3 相关性分析总结 | 第50-51页 |
4.3 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 | 第51-57页 |
4.3.1 操作步骤 | 第52-54页 |
4.3.2 一致性检验 | 第54页 |
4.3.3 确定指标权重 | 第54-57页 |
4.4 基于线性加权综合法的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模型 | 第57-58页 |
4.4.1 提出假设 | 第57页 |
4.4.2 数据归一化权处理 | 第57-58页 |
4.4.3 数学模型构建 | 第58页 |
4.5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模型 | 第58-65页 |
4.5.1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步骤 | 第59-60页 |
4.5.2 模糊数学的基本知识 | 第60-61页 |
4.5.3 建立评价指标因子集 | 第61页 |
4.5.4 确定评语集 | 第61-62页 |
4.5.5 确定指标权重向量 | 第62页 |
4.5.6 构建模糊评判矩阵 | 第62-63页 |
4.5.7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确定 | 第63-65页 |
第5章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模型的验证及应用 | 第65-79页 |
5.1 基于线性加权综合法的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模型的验证 | 第65-66页 |
5.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模型的验证 | 第66-77页 |
5.2.1 模型案例 | 第66-71页 |
5.2.2 模糊综合评判法批量数据处理方法 | 第71-74页 |
5.2.3 验证结果 | 第74-77页 |
5.3 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模型的应用方向 | 第77-79页 |
5.3.1 周期性学习表现评价 | 第77页 |
5.3.2 周期性学习表现评价的载体 | 第77-78页 |
5.3.3 周期性学习表现评价的内容 | 第78-7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6.1 总结 | 第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