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不同类型初中就学情况的比较研究--以对N市几所学校的调查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引言第9-16页
 (一) 研究缘起第9页
 (二) 研究综述第9-13页
  1.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第9-13页
  2. 对现有研究的综合评价第13页
 (三)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四) 研究方法第14页
  1. 文献法第14页
  2. 问卷调查法第14页
  3. 比较研究法第14页
 (五)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 农民工子女第14-15页
  2. 公办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第15页
  3. 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第15页
  4. 公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第15-16页
一、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第16-18页
 (一) 研究假设第16页
 (二) 调查问卷的选用第16-17页
 (三) 研究对象及样本选择第17-18页
二、调查结果第18-26页
 (一)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不同类型初中入学的基本情况第18-21页
  1. 转学情况第18-19页
  2. 办理入学手续情况第19页
  3. 就学经济困难情况第19-20页
  4. 学校资助情况第20-21页
  5. 对学校的满意度第21页
 (二)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不同类型初中与教师的关系情况第21-23页
  1. 对教师满意度情况第21-22页
  2. 受到教师关注情况第22-23页
  3. 与教师沟通情况第23页
 (三) 城市不同类型初中农民工子女学业自我评价和初中后就学期望情况第23-26页
  1. 学业自我评价情况第23-24页
  2. 初中后就学期望情况第24-26页
三、分析讨论第26-34页
 (一) 农民工子女就读不同类型初中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第26-29页
  1. 就读公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第26-27页
  2. 就读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第27-28页
  3. 就读公办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第28-29页
 (二)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不同类型初中就学的共性问题第29-31页
  1. 农民工子女就学的经济困难仍然存在第30页
  2. 农民工子女与教师沟通状况不佳第30页
  3. 农民工子女初中后强烈的就学期望再次挑战教育公平第30-31页
 (三)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1-34页
  1. 现有资助力度无法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需求第31页
  2. 教师与农民工子女间存在一定隔阂第31-32页
  3. 政策空缺制约农民工子女初中后就学期望第32-34页
四、改进建议第34-39页
 (一) 主要依靠公办学校保证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过程公平第34-36页
  1. 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过程公平加以重视第34页
  2. 以公办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最主要途径第34-35页
  3. 适当举办公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加以补充第35页
  4. 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应根据其办学效果决定取舍第35-36页
 (二) 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资助力度与普及度第36页
  1. 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资助力度与普及度第36页
  2. 引导社会各界对关注农民工子女就学经济困难第36页
  3. 多手段、多形式的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就学帮助第36页
 (三) 搭建农民工子女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第36-37页
  1. 学校应帮助教师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偏见第36-37页
  2. 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促进师生间沟通顺畅第37页
 (四) 制定并出台相应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初中后就学需求第37-39页
  1. 填补农民工子女初中后就学政策空缺第37页
  2. 为农民工子女制定专门升学考试办法第37页
  3. 为农民工子女设立升学的奖助学金第37-38页
  4. 尝试发行教育券保障农民工子女初中后就学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附录第40-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研究
下一篇:职前教师的统计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