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北方话(官话方言)论文

郯城(高峰头)方音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7页
绪论第7-12页
第一章 高峰头方言音系第12-31页
    1.1 郯城县方言特点第12-15页
        1.1.1 郯城方言声母特点第12页
        1.1.2 郯城方言韵母特点第12-13页
        1.1.3 郯城方言声调特点第13页
        1.1.4 郯城方言内部差异第13-15页
    1.2 高峰头方言音系第15-31页
        1.2.1 高峰头方言声母第15-16页
        1.2.2 高峰头方言韵母第16-17页
        1.2.3 高峰头方言声调第17页
        1.2.4 高峰头方言的音节结构第17-31页
            1.2.4.1 高峰头方言声韵调配合关系第17-18页
            1.2.4.2 高峰头方言韵母构成音节能力的差异第18-19页
            1.2.4.3 高峰头方言声韵调配合表第19-31页
第二章 高峰头方言(老派)同音字汇第31-44页
第三章 高峰头方言与中古音的比较第44-99页
    3.1 高峰头方言声母与中古音的比较第44-52页
    3.2 高峰头方言韵母与中古音的比较第52-68页
    3.3 高峰头方言声调与中古音的比较第68-81页
    3.4 中古入声字在高峰头方言中的发展第81-96页
        3.4.1 高峰头方言中古入声字声调现状第81-85页
        3.4.2 中古入声韵在高峰头方言中的发展第85-96页
            3.4.2.1 中古咸摄入声韵在高峰头方言中的发展第85-86页
            3.4.2.2 中古深摄入声韵在高峰头方言中的发展第86-87页
            3.4.2.3 中古山摄入声韵在高峰头方言中的发展第87-89页
            3.4.2.4 中古臻摄入声韵在高峰头方言中的发展第89-90页
            3.4.2.5 中古宕摄入声韵在高峰头方言中的发展第90-91页
            3.4.2.6 中古江摄入声韵在高峰头方言中的发展第91-92页
            3.4.2.7 中古曾摄入声韵在高峰头方言中的发展第92-93页
            3.4.2.8 中古梗摄入声韵在高峰头方言中的发展第93-94页
            3.4.2.9 中古通摄入声韵在高峰头方言中的发展第94-96页
    3.5 若干本字的考释第96-99页
第四章 高峰头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第99-124页
    4.1 高峰头方言声母与普通话的比较第99-104页
    4.2 高峰头方言韵母与普通话的比较第104-117页
    4.3 高峰头方言声调与普通话的比较第117-124页
第五章 高峰头方言的连读变调与儿化第124-136页
    5.1 高峰头方言的连读变调第124-127页
        5.1.1 高峰头方言的连读变调界定第124页
        5.1.2 高峰头方言非重叠两字组连读变调第124-127页
    5.2 高峰头方言的儿化第127-136页
        5.2.1 儿化的界定第127-136页
            5.2.1.1 高峰头方言的儿化描写第127-134页
            5.2.1.2 高峰头方言的儿化规律第134-135页
            5.2.1.3 高峰头方言的表意分析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39页
后记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华留学生汉语委婉语使用偏误分析
下一篇:“悲伤”类汉语成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