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香港《人人文学》译介研究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一) 研究缘起与文献综述第12-13页
        1、时代背景介绍第12页
        2、文献综述第12-13页
    (二) 理论框架、研究问题及方法第13-15页
        1、理论框架与研究问题第13-15页
        2、研究方法第15页
    (三) 研究意义与研究创新第15-17页
第二章 《人人文学》创刊背景第17-21页
    (一) 《人人文学》简介第17-18页
    (二) 五十年代的文化背景第18-21页
        1、政治力量对五十年代香港文化的影响第18-19页
        2、“美元文化”下的香港文化业和出版业第19-21页
            (1) 美国新闻处在港活动第19页
            (2) 众多期刊的创立第19-20页
            (3) 延续内地文学的艺术形式第20-21页
第三章 文学系统内外部对《人人文学》译介选材的影响第21-38页
    (一) 《人人文学》译介选材第21-23页
        1、黄思骋主编时期第21-22页
        2、力匡与夏侯无忌主编时期第22-23页
    (二) 赞助人意识形态对《人人文学》译介选材的影响第23-29页
        1、《人人文学》译介选材与美方意识形态的差距第23-28页
            (1) 人人出版社的图书发行活动第23-26页
            (2) 《人人文学》译介选材与美方意识形态的差距第26-28页
        2、赞助人意识形态对《人人文学》译介选材的影响第28-29页
    (三) 编者意识形态和诗学对《人人文学》译介选材的影响第29-36页
        1、黄思骋主编时期(第十期之前)第30-33页
            (1) “右倾文人”黄思骋第30-32页
            (2) 编辑特点:美方意识形态与编者诗学的结合体第32-33页
        2、力匡与夏侯无忌主编时期(第十期起)第33-36页
            (1) 力匡和夏侯无忌的诗学与《人人文学》译介选材第34-35页
            (2) 编辑特点:译介数量减少且政治色彩淡化第35-36页
    (四) “专业读者”与“非专业读者”间的互动对译介选材的影响第36-38页
第四章 《人人文学》的翻译策略第38-42页
    (一) “增添”第38-40页
    (二) “删节”第40-42页
第五章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录:《人人文学》译介作品概况一览表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乔伊·小川作品《伯母》中的文化身份建构研究
下一篇:当代我国公民环境责任伦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