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环境论文

当代我国公民环境责任伦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导论第10-16页
    (一)选题意义第10-11页
        1.理论意义第10页
        2.现实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4-16页
        1.研究方法第14-15页
        2.创新之处第15-16页
一、环境责任伦理的内涵及提出依据第16-27页
    (一)环境责任伦理的内涵第16-18页
        1.责任的内涵第16-17页
        2.责任伦理的内涵第17-18页
        3.环境责任伦理的内涵第18页
    (二)环境责任伦理提出的理论依据第18-23页
        1.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第18-19页
        2.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启迪第19-21页
        3.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启迪第21-23页
    (三)环境责任伦理提出的现实依据第23-27页
        1.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需要环境责任伦理第23-24页
        2.环境问题的突出呼唤环境责任伦理第24-25页
        3.环境伦理的困境吁求环境责任伦理第25-27页
二、环境责任伦理对我国公民的基本要求第27-35页
    (一)我国公民必须坚持环境责任伦理的基本原则第27-30页
        1.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27-28页
        2.坚持人对环境权利和责任相对应的原则第28-29页
        3.坚持意志自由和责任能力统一的原则第29-30页
    (二)我国公民必须坚持环境责任伦理的基本规范第30-35页
        1.尊重自然第30-32页
        2.感恩自然第32-33页
        3.善待自然第33-35页
三、我国公民环境责任培育的有效途径第35-45页
    (一)发挥学校在公民环境责任培育中的主导作用第35-40页
        1.明确环境责任教育目标第35-36页
        2.转变环境责任教育理念第36-37页
        3.更新环境责任教育内容第37-38页
        4.创新环境责任教育方法第38-39页
        5.优化校园文化第39-40页
    (二)发挥家庭在公民环境责任培育中的基础作用第40-42页
        1.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第40-41页
        2.家长要发挥示范作用第41-42页
    (三)发挥社会在公民环境责任培育中的保障作用第42-45页
        1.完善法律法规,形成制约作用第42-43页
        2.利用网络媒介,发挥导向作用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注释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港《人人文学》译介研究
下一篇:“落马官员”思想蜕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