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国别化教材的编写意义 | 第8-11页 |
1.1.1 解决“针对性”的问题 | 第9页 |
1.1.2 提高汉语学习效率 | 第9-10页 |
1.1.3 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 第10页 |
1.1.4 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 第10页 |
1.1.5 促进国内教材“走出去” | 第10-11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1.2.1 选择《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新目标》的理由 | 第11页 |
1.2.2 新实用汉语课本(俄语版) | 第11页 |
1.2.3 汉语新目标 | 第11-12页 |
1.3 本文解决问题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3.2 比较分析法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1 中国对外汉语国别化教材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1.4.2 国外学者关于汉语国别化教材研究的现状 | 第13-14页 |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情况 | 第14-16页 |
2.1 俄罗斯汉语教学现状 | 第14页 |
2.2 专业汉语培训班教育制度 | 第14-15页 |
2.3 培训班使用汉语教材情况 | 第15-16页 |
三、国别化教材编写体例与编写原则研究 | 第16-21页 |
3.1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基本规律 | 第16-17页 |
3.1.1 针对性原则 | 第16-17页 |
3.1.2 实用性原则 | 第17页 |
3.1.3 趣味性原则 | 第17页 |
3.1.4 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 | 第17页 |
3.2《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新目标》 的编写体例对比 | 第17-19页 |
3.3《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新目标》 的编写特点 | 第19-21页 |
3.3.1《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编写特点 | 第19-20页 |
3.3.2 《汉语新目标》的编写特点 | 第20-21页 |
四、《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新目标》“国别化”的研究 | 第21-44页 |
4.1 语音“国别化”的研究 | 第21-29页 |
4.1.1 汉俄语音对比研究现状 | 第21页 |
4.1.2 俄罗斯学习者学习汉语语音难点 | 第21-22页 |
4.1.3《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新目标》语音“国别化”的研究 | 第22-29页 |
4.1.3.1 两本教材语音部分分析 | 第22-25页 |
4.1.3.2 两本教材语音练习分析 | 第25-29页 |
4.2 字词“国别化”的研究 | 第29-35页 |
4.2.1《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新目标》的基本教学单位 | 第29-33页 |
4.2.2《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新目标》的词汇量与词汇编排形式 | 第33页 |
4.2.3《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新目标》字词的选择 | 第33-35页 |
4.2.4《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新目标》字词义解释 | 第35页 |
4.3 语法“国别化”的研究 | 第35-44页 |
4.3.1 汉俄语法对比研究现状 | 第36页 |
4.3.2 俄罗斯学习者汉语语法初级阶段学习难点与常见偏误的原因 | 第36-37页 |
4.3.3《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新目标》语法“国别化”的研究 | 第37-44页 |
4.3.3.1 两本教材语法分析 | 第37-43页 |
4.3.3.1.1 两本教材汉语语法教学大纲与编写规则 | 第37-38页 |
4.3.3.1.2 两本教材语法项目数量表与语法点分布 | 第38-41页 |
4.3.3.1.3 俄罗斯学生语法难点与两本教材语法点编排分析 | 第41-43页 |
4.3.3.2 两本教材语法练习分析 | 第43-44页 |
五、对国别化教材编写建议 | 第44-50页 |
5.1 国别化教材多样化建议 | 第44页 |
5.2 对俄罗斯人国别化教材编写特点与编写原则建议 | 第44-46页 |
5.2.1 内容 | 第44-45页 |
5.2.2 语音与语调 | 第45页 |
5.2.3 词汇、汉字、语法选择与均匀分布 | 第45页 |
5.2.4 练习材料的设计 | 第45-46页 |
5.2.5 社会文化与民族习俗 | 第46页 |
5.3 对国别化教材语音部分编写建议 | 第46-47页 |
5.4 对国别化教材词汇分编写建议 | 第47-48页 |
5.5 对国别化教材语法编写建议 | 第48-50页 |
六、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