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章 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的起源 | 第15-19页 |
1.1 九嶷山瑶族的概况 | 第15-16页 |
1.2 九嶷山瑶族民歌的起源 | 第16-19页 |
1.2.1 劳动起源说 | 第16-17页 |
1.2.2 宗教信仰说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九嶷山瑶族民歌的艺术种类、特点 | 第19-38页 |
2.1 九嶷山瑶族民歌的艺术种类 | 第19-21页 |
2.1.1 祭祀民歌 | 第19-20页 |
2.1.2 抒情民歌 | 第20页 |
2.1.3 叙事民歌 | 第20-21页 |
2.1.4 蝴蝶歌 | 第21页 |
2.2 九嶷山瑶族民歌的演唱特点 | 第21-32页 |
2.2.1 声腔特点 | 第21-24页 |
2.2.2 演唱形式 | 第24-26页 |
2.2.3 语言、歌词特点 | 第26页 |
2.2.4 以具体谱例分析其演唱特点 | 第26-32页 |
2.3 九嶷山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 第32-38页 |
2.3.1 九嶷山瑶歌的调式特征 | 第32-36页 |
2.3.2 九嶷山瑶歌的旋律特征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九嶷山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传承与创新面临的困境 | 第38-43页 |
3.1 九嶷山瑶族民歌的现状 | 第38页 |
3.2 九嶷山瑶族民歌传承与创新面临的困境 | 第38-43页 |
3.2.1 传承创新方式的限制 | 第38页 |
3.2.2 传承创新意识的淡化 | 第38-39页 |
3.2.3 传承创新机制的局限 | 第39页 |
3.2.4 民歌语言的障碍 | 第39-43页 |
第四章 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构想 | 第43-63页 |
4.1 九嶷山瑶族民歌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43-44页 |
4.1.1 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发展要紧扣时代主题 | 第43页 |
4.1.2 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发展要坚持“二为”方向 | 第43-44页 |
4.1.3 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发展要坚持“双百”方针 | 第44页 |
4.2 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的传承 | 第44-52页 |
4.2.1 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人才的可持续性 | 第45页 |
4.2.2 九嶷山瑶族民歌自然习得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 第45-49页 |
4.2.3 九嶷山瑶族民歌要保持民族特色 | 第49-51页 |
4.2.4 九嶷山瑶族民歌文化环境的改善 | 第51-52页 |
4.3 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的创新 | 第52-63页 |
4.3.1 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 第53-56页 |
4.3.2 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手法与风格的创新 | 第56-59页 |
4.3.3 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 第59-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