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交司机心理疲劳测评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心理疲劳的概述 | 第18-24页 |
2.1 疲劳的定义和分类 | 第18-19页 |
2.2 心理疲劳的特点和形成机理 | 第19-22页 |
2.2.1 心理疲劳的特点 | 第19-20页 |
2.2.2 心理疲劳形成机理 | 第20-22页 |
2.3 心理疲劳的危害 | 第22-24页 |
第3章 心理疲劳实验设计 | 第24-35页 |
3.1 实验线路和对象的选取 | 第24-27页 |
3.1.1 实验线路的选取 | 第24-26页 |
3.1.2 实验对象的选取 | 第26-27页 |
3.2 测评系统的建立 | 第27-29页 |
3.2.1 测评系统构建的原则 | 第27-28页 |
3.2.2 测评方法的选取 | 第28-29页 |
3.3 调查问卷的选取 | 第29页 |
3.4 心理测评指标和仪器的选取 | 第29-33页 |
3.4.1 测评指标的选取 | 第29-30页 |
3.4.2 测量仪器的选用 | 第30-33页 |
3.5 心理疲劳测评系统的组成 | 第33页 |
3.6 实验步骤 | 第33-35页 |
3.6.1 问卷调查 | 第33-34页 |
3.6.2 人机工程实验 | 第34-35页 |
第4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论 | 第35-58页 |
4.1 数据处理方法的选取 | 第35-37页 |
4.1.1 统计数学的描述 | 第35-36页 |
4.1.2 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 | 第36页 |
4.1.3 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4.2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4.3 数据分析与结论 | 第37-58页 |
4.3.1 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 第37-42页 |
4.3.2 人机工程实验结果分析 | 第42-58页 |
第5章 心理疲劳缓解建议 | 第58-59页 |
5.1 公交司机培训机制建议 | 第58页 |
5.2 公交司机线路安排上的建议 | 第58页 |
5.3 关于早高峰时段的工作建议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