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一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1.对话理论 | 第16页 |
2.接受美学理论 | 第16-17页 |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课外阅读 | 第18页 |
2.阅读教学 | 第18-19页 |
3.课外阅读指导课 | 第19-20页 |
二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国内外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0-26页 |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国外现状 | 第20-21页 |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国内现状 | 第21-23页 |
(三)调查问卷 | 第23-26页 |
1.调查目的 | 第23页 |
2.调查对象 | 第23页 |
3.调查内容 | 第23页 |
4.问卷分析 | 第23-26页 |
(1)学生版问卷分析 | 第23-24页 |
(2)教师版问卷分析 | 第24-26页 |
三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与策略探究 | 第26-33页 |
(一)读前激趣课 | 第26-28页 |
1.读前激趣课课型 | 第26-27页 |
2.读前激趣课策略 | 第27-28页 |
(二)读中指导课 | 第28-30页 |
1.读中指导课课型 | 第28-29页 |
2.读中指导课策略 | 第29-30页 |
(三)读后交流课 | 第30-33页 |
1.读后交流课课型 | 第30页 |
2.读后交流课策略 | 第30-33页 |
四 指导课课型与策略的实践及反思 | 第33-49页 |
(一)指导课设计意图 | 第33页 |
(二)指导课教学设计 | 第33-47页 |
1.读前激趣课——《骆驼祥子》激趣 | 第33-39页 |
2.读中指导课——祥子悲剧的原因 | 第39-43页 |
3.读后交流课——流动的盛宴 | 第43-47页 |
(三)教学反思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一:重庆外国语学校初2019届课外阅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第53-54页 |
附录二:重庆外国语学校初2019届课外阅读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