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范围 | 第8-9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结构安排 | 第9-1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1-19页 |
2.1 绩效管理 | 第11-14页 |
2.1.1 绩效与绩效管理 | 第11-12页 |
2.1.2 绩效管理的常用方法 | 第12-14页 |
2.2 能力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 | 第14-19页 |
2.2.1 能力素质模型 | 第14-16页 |
2.2.2 任职资格 | 第16-18页 |
2.2.3 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的关系 | 第18-19页 |
第三章 M 公司结构中心绩效管理评价 | 第19-27页 |
3.1 M 公司概况 | 第19-22页 |
3.2 M 公司研发组织架构 | 第22-23页 |
3.3 M 公司结构中心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3.3.1 研发部门绩效考核现状 | 第23-25页 |
3.3.2 现有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第四章 结构中心绩效提升方法研究 | 第27-46页 |
4.1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 | 第27-35页 |
4.1.1 企业战略目标分解 | 第27-28页 |
4.1.2 构建结构中心平衡记分卡 | 第28-30页 |
4.1.3 结构中心部门 KPI 的设定 | 第30-31页 |
4.1.4 结构中心员工 KPI 的设定 | 第31-33页 |
4.1.5 结构中心考核制度优化 | 第33-35页 |
4.2 结构中心任职资格标准的完善 | 第35-44页 |
4.2.1 结构中心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步骤 | 第35-37页 |
4.2.2 结构中心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 | 第37-39页 |
4.2.3 结构中心任职资格标准定级 | 第39-41页 |
4.2.4 结构中心任职资格评定 | 第41-44页 |
4.3 任职资格管理在结构中心业务的绩效循环提升应用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效果评价与展望 | 第46-48页 |
5.1 效果评价 | 第46-47页 |
5.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