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发音实验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缘由第12-13页
        1.1.1 声调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第12-13页
        1.1.2 选择东干族留学生双字调发音研究的原因第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有关东干族汉语教学的研究第13-14页
        1.2.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声调习得的研究第14-18页
            1.2.2.1 有关泰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研究第14-15页
            1.2.2.2 有关越南留学生声调习得的研究第15页
            1.2.2.3 有关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研究第15-16页
            1.2.2.4 有关俄语背景留学生声调习得的研究第16-17页
            1.2.2.5 其他国家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研究第17-18页
    1.3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2 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发音实验设计第20-26页
    2.1 实验说明第20-21页
        2.1.1 实验对象第20页
        2.1.2 实验材料第20页
        2.1.3 实验方法第20-21页
    2.2 实验过程第21-26页
        2.2.1 基频数据的采集第21-22页
        2.2.2 基频数据的测量第22-23页
        2.2.3 基频数据的处理第23-24页
        2.2.4 制作声调分布图第24-26页
3 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发音实验分析第26-39页
    3.1 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发音的调类分析第26-30页
        3.1.1 阴平第26-27页
        3.1.2 阳平第27-28页
        3.1.3 上声第28-29页
        3.1.4 去声第29-30页
    3.2 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发音调类组合的分析第30-38页
        3.2.1“阴平+X”声调组合第30-32页
        3.2.2“阳平+X”声调组合第32-34页
        3.2.3“上声+X”声调组合第34-36页
        3.2.4“去声+X”声调组合第36-38页
    3.3 实验结论第38-39页
4 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发音偏误分析第39-43页
    4.1 偏误理论第39-40页
        4.1.1 偏误分析产生的背景第39页
        4.1.2 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第39-40页
    4.2 偏误成因第40-43页
        4.2.1 汉语声调的复杂性第40页
        4.2.2 母语负迁移第40-41页
        4.2.3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第41页
        4.2.4 个体因素第41-43页
            4.2.4.1 性格差异第41-42页
            4.2.4.2 语言学能第42-43页
5 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教学的建议第43-46页
    5.1 注意声调难度顺序,加强声调意识第43页
    5.2 以单字调教学为基础,重视双字调教学第43-44页
    5.3 采用多元又科学的教学方法第44-46页
        5.3.1 示范—模仿法第44页
        5.3.2 图示法第44页
        5.3.3 停顿法第44-45页
        5.3.4 对比法第45-46页
6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录1 双字调实验测试字表第49-50页
附录2 实验对象信息表第50-51页
附录3 原始基频数据与声调格局图第51-67页
附录4 中国学生双字调发音声调分布图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高级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以《“不孝”儿子中大奖》为例
下一篇:准定语句式“NP1的NP2 V得R”的构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