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TAUT模型的大学生接受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移动学习相关理论 | 第14-28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4-21页 |
一、国内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4-17页 |
二、国外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7-21页 |
第二节 手机移动学习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8页 |
一、移动学习的内涵 | 第21页 |
二、手机移动学习的特点 | 第21-22页 |
三、技术接受理论与模型 | 第22-28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 | 第28-51页 |
第一节 研究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一、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二、基于UTAUT的初始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变量定义和各变量题项设计 | 第33-40页 |
一、变量定义 | 第33-35页 |
二、各变量题项设计 | 第35-40页 |
第四节 问卷设计 | 第40-41页 |
一、个人信息部分 | 第40页 |
二、大学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调查部分 | 第40页 |
三、大学生接受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部分 | 第40-41页 |
第五节 问卷预试与修改 | 第41-49页 |
一、问卷预试 | 第41-48页 |
二、问卷的修改 | 第48-49页 |
第六节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数据分析 | 第51-90页 |
第一节 数据转换 | 第51-52页 |
第二节 信度分析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效度分析 | 第53-54页 |
一、内容效度 | 第53页 |
二、建构效度 | 第53-54页 |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 | 第54-59页 |
一、大学生个人特征 | 第54-55页 |
二、大学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 | 第55-59页 |
第五节 模型中影响因素的验证及修正 | 第59-74页 |
一、模型验证及评价 | 第59-64页 |
二、模型的修正 | 第64-73页 |
三、模型中影响因素修正结果 | 第73页 |
四、模型中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73-74页 |
第六节 模型中调节变量的验证 | 第74-84页 |
一、性别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74-76页 |
二、学历层次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76-80页 |
三、专业类别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80-84页 |
第七节 假设验证 | 第84-85页 |
第八节 研究结果模型建构及讨论 | 第85-90页 |
一、研究结果模型构建 | 第85-86页 |
二、研究结果讨论 | 第86-9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3页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90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90-93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90-91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附录 | 第96-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