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6-20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一、比较 | 第16页 |
二、历史比较法 | 第16-17页 |
三、高中经济史课程 | 第17页 |
第二节 历史比较法在高中经济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 第17-20页 |
一、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7-18页 |
二、高中经济史课程内容有很强的可比性 | 第18页 |
三、经济史学的比较研究为教学提供了借鉴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历史比较法在高中经济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与原则 | 第20-28页 |
第一节 经济史教学中的常见学习难题问卷调查 | 第20-23页 |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0-23页 |
(一) 问卷调查的背景 | 第20页 |
(二) 问卷调查数据呈现 | 第20-22页 |
(三)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二、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 第23页 |
第二节 历史比较法在高中经济史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 第23-25页 |
一、求同、求异比较法:有助于分辨经济概念、理解经济特点 | 第23-24页 |
二、纵向、横向比较法:有助于整理经济线索、加强经济联系 | 第24页 |
三、定量、定性比较法:有助于了解经济背景、探索经济本质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历史比较法在高中经济史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 第25-28页 |
一、可比性原则 | 第25页 |
二、综合运用原则 | 第25-26页 |
三、以教学目的为导向原则 | 第26-27页 |
四、多角度原则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历史比较法在高中经济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 第28-47页 |
第一节 历史比较法在高中经济史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 第28-44页 |
一、解决经济概念易混淆难题的策略 | 第28-33页 |
(一) 对比异同式讲授法 | 第28-30页 |
(二) 关键要素突出式列表比较法 | 第30-32页 |
(三) 历史组图对比法 | 第32-33页 |
二、解决经济史知识点琐碎、零散难题的策略 | 第33-35页 |
(一) 纵向归纳比较法 | 第33-34页 |
(二) 横向联系比较法 | 第34-35页 |
三、解决经济事物的特点、性质难以分析难题的策略 | 第35-41页 |
(一) 巧用数据和统计图表的定量比较法 | 第36-39页 |
(二) 相向比较法 | 第39页 |
(三) 巧设对立面式定性比较法 | 第39-41页 |
四、解决经济事件发生的成因难以剖析难题的策略 | 第41-44页 |
(一) 去同取异比较法 | 第41-42页 |
(二) 与质性分析结合式定量比较法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历史比较法在高中经济史教学中运用的前提 | 第44-47页 |
一、夯实经济史学科专业知识 | 第44-45页 |
二、具备历史比较法基本理论素养 | 第45页 |
三、拥有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附录一 访谈记录 | 第48-50页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