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新加坡中学历史学业评价的实施背景 | 第15-31页 |
一、基础教育改革与历史课程的地位 | 第15-16页 |
二、中学教育制度与历史课程设置 | 第16-18页 |
三、现行中学历史学业评价机制概述 | 第18-31页 |
第二章 新加坡历史课堂学习评价的经验与启示 | 第31-52页 |
第一节 课堂学习评价的主体与内容 | 第31-34页 |
一、历史课堂的建构与学习评价主体 | 第31-32页 |
二、课堂学习评价的理念与内容安排 | 第32-34页 |
第二节 课堂学习评价的任务与活动 | 第34-48页 |
一、评价任务的实施安排 | 第34-39页 |
二、评价目标的细化与落实 | 第39-43页 |
三、评价方法与案例分析 | 第43-48页 |
第三节 对我国历史课堂学习评价的启示 | 第48-52页 |
一、突显历史学科育人价值 | 第48-49页 |
二、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 第49-50页 |
三、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理念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新加坡历史课后学习评价的经验与启示 | 第52-77页 |
第一节 “章节任务”的评价 | 第52-64页 |
一、评价目标与实施建议 | 第52-53页 |
二、评价内容与实施策略 | 第53-57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57-64页 |
第二节 “历史调查研究”的评价 | 第64-72页 |
一、评价内容与课时安排 | 第64-65页 |
二、评价目标与评分标准 | 第65-68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68-72页 |
第三节 对我国历史课后学业评价的启示 | 第72-77页 |
一、课后学习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机融合 | 第72-73页 |
二、历史小论文作业的常态化 | 第73-75页 |
三、多元评价模式的综合利用 | 第75-77页 |
第四章 新加坡中学历史科考试的经验与启示 | 第77-94页 |
第一节 中学历史学科考试纲要与评价目标 | 第77-78页 |
第二节 中学历史学科考试的基本题型 | 第78-85页 |
一、基于材料的问题(Source-Based Questions) | 第78-81页 |
二、结构化论述题(Structured-Essay Questions) | 第81-83页 |
三、课程论文(Research Essay) | 第83-85页 |
第三节 历史科考试的评价实施方案 | 第85-90页 |
一、初中阶段总结性历史考试 | 第85-86页 |
二、初中阶段选拔性毕业考试 | 第86-87页 |
三、高中阶段历史考试 | 第87-90页 |
第四节 对我国历史学科考试评价的启示 | 第90-94页 |
一、重视历史理解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 第90-91页 |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差异 | 第91-92页 |
三、发挥考试对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 | 第92-94页 |
结语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5页 |
后记 | 第105-106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