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一、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8-9页 |
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积极影响 | 第9-10页 |
三、社会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看法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自我效能理论及作用机制 | 第13页 |
(二)一般自我效能感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第四节 未来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1-24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2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22页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大学生一般自我能效感的总体状况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不同家庭情况的学生自我能效感的差异 | 第26页 |
第四节 大学生一般自我能效感的年级差异 | 第26-27页 |
第五节 大学生一般自我能效感的独生子女差异 | 第27-28页 |
第六节 大学生一般自我能效感的不同专业差异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第一节 先天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总体自我效能感低下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家庭、社会的性别区别对待 | 第30页 |
第三节 成长环境影响自我效能感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大学经历影响自我效能感 | 第31页 |
第五节 成就感影响自我效能感 | 第31-32页 |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 第32-36页 |
第一节 从自身剖析,促进自信心的增长 | 第32-33页 |
一、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 | 第32页 |
二、努力锻炼自我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家长、社会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 第33页 |
一、鼓励促进自信心 | 第33页 |
二、社会为学生创造条件 | 第33页 |
第三节 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 第33-34页 |
一、从教学模式教育学生 | 第33-34页 |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困难 | 第34页 |
第四节 学校为学生创造环境 | 第34-35页 |
一、榜样效应提高自信心 | 第34页 |
二、促进学生群体交流 | 第34-35页 |
第五节 提高成就感 | 第35-36页 |
一、家长对孩子多关心 | 第35页 |
二、提高自我认可度 | 第35-3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6-37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36页 |
第二节 不足 | 第36页 |
第三节 展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附录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