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酶法合成sn-2位富含花生四烯酸的甘油一酯和对称性甘油三酯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5-9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花生四烯酸的概述第9-10页
        1.1.1 花生四烯酸的功能性第9-10页
        1.1.2 花生四烯酸的存在形式第10页
        1.1.3 花生四烯酸的主要来源第10页
    1.2 2-花生四烯酸甘油一酯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2-花生四烯酸甘油一酯的功能性第11页
        1.2.2 2-花生四烯酸甘油一酯的合成方法第11-12页
            1.2.2.1 化学法合成第11页
            1.2.2.2 化学酶法合成第11-12页
            1.2.2.3 酶法合成第12页
    1.3 对称性甘油三酯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对称性甘油三酯的功能性第12-13页
        1.3.2 对称性甘油三酯的合成方法第13-14页
            1.3.2.1 化学法合成第13页
            1.3.2.2 化学酶法合成第13-14页
            1.3.2.3 酶法合成第14页
    1.4 脂肪酶在催化合成功能性甘油酯领域的应用第14-15页
        1.4.1 脂肪酶催化的油脂反应第14-15页
        1.4.2 脂肪酶的应用第15页
    1.5 脂肪酸及其酯类的检测方法第15-16页
        1.5.1 薄层色谱法第15页
        1.5.2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5-16页
        1.5.3 气相色谱法第16页
        1.5.4 核磁共振法第16页
    1.6 立题背景与意义第16页
    1.7 课题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7-21页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17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7页
    2.3 实验方法第17-21页
        2.3.1 酶法催化醇解反应合成 2-甘油一酯第17页
        2.3.2 醇解反应产物的分离和纯化第17-18页
            2.3.2.1 溶剂萃取法第17页
            2.3.2.2 低温结晶法第17-18页
        2.3.3 酶法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对称性甘油三酯第18页
        2.3.4 酯交换反应产物的分离和纯化第18页
        2.3.5 脂肪酶的重复使用稳定性第18页
        2.3.6 原料油的理化性质分析第18页
        2.3.7 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第18-19页
            2.3.7.1 样品的甲酯化预处理第18-19页
            2.3.7.2 气相色谱分析第19页
            2.3.7.3 脂肪酸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第19页
        2.3.8 甘油酯的sn-2 位脂肪酸组成分析第19-20页
        2.3.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酯类组成第20页
            2.3.9.1 样品预处理第20页
            2.3.9.2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第20页
        2.3.10 数据分析第20-2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1-42页
    3.1 酶法合成sn-2 位富含花生四烯酸的甘油一酯第21-30页
        3.1.1 原料油的组分分析第21-23页
            3.1.1.1 原料油的理化性质第21页
            3.1.1.2 原料油的总脂肪酸组成第21-22页
            3.1.1.3 原料油的sn-2 位脂肪酸组成第22-23页
        3.1.2 酶法催化醇解反应合成 2-甘油一酯的脂肪酶选择第23-25页
        3.1.3 酶法催化醇解反应合成 2-甘油一酯的反应体系选择第25-26页
        3.1.4 底物质量比对酶法醇解反应合成 2-甘油一酯的影响第26-27页
        3.1.5 脂肪酶添加量对酶法醇解反应合成 2-甘油一酯的影响第27页
        3.1.6 反应时间对酶法醇解反应合成 2-甘油一酯的影响第27-29页
        3.1.7 醇解反应产物的分离和纯化第29-30页
            3.1.7.1 溶剂萃取法第29-30页
            3.1.7.2 低温结晶法第30页
    3.2 酶法合成sn-2 位富含花生四烯酸的对称性甘油三酯第30-42页
        3.2.1 酶法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对称性甘油三酯的脂肪酶选择第31-32页
        3.2.2 酶法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对称性甘油三酯的反应体系选择第32-34页
        3.2.3 正己烷的添加量对酶法酯交换反应合成对称性甘油三酯的影响第34-35页
        3.2.4 反应温度对酶法酯交换反应合成对称性甘油三酯的影响第35-36页
        3.2.5 脂肪酶添加量对酶法酯交换反应合成对称性甘油三酯的影响第36-37页
        3.2.6 反应时间对酶法酯交换反应合成对称性甘油三酯的影响第37-39页
        3.2.7 脂肪酶Lipozyme RM IM在酯交换反应中的操作稳定性第39页
        3.2.8 棕榈酸乙烯酯和棕榈酸作为酯交换反应酰基供体的比较第39-40页
        3.2.9 酶法催化酯交换反应过程中 2-甘油一酯的酰基转移情况第40-42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0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多中心连续五年侵袭性感染热带念珠菌流行病学及唑类耐药机制研究
下一篇:中国汉族人群大动脉炎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和采用高通量蛋白芯片筛选新的血清自身抗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