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序言 | 第10-14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股权激励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股权激励的相关概述 | 第20-22页 |
2.1.1 股权激励的概念及内涵 | 第20页 |
2.1.2 股权激励的作用 | 第20-21页 |
2.1.3 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 | 第21-22页 |
2.2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2.1 激励理论 | 第22-23页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3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A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 第24-32页 |
3.1 A公司的概况 | 第24-25页 |
3.1.1 A公司的介绍概述 | 第24页 |
3.1.2 A公司的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3.2 A公司开展股权激励的背景与意义 | 第25-26页 |
3.2.1 A公司开展股权激励的背景 | 第25-26页 |
3.2.2 A公司开展股权激励的意义 | 第26页 |
3.3 A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分析 | 第26-28页 |
3.3.1 A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说明 | 第26-28页 |
3.3.2 A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 第28页 |
3.4 A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总结 | 第28-32页 |
3.4.1 失败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3.4.2 方案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4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A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及实施建议 | 第32-39页 |
4.1 A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思路 | 第32页 |
4.2 A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改进建议 | 第32-34页 |
4.2.1 引入期权的激励机制 | 第32-33页 |
4.2.2 用作激励的股权来源由二级市场购买变更为向激励对象增发 | 第33页 |
4.2.3 引入绩效考核因素作为激励的限制条件 | 第33页 |
4.2.4 避免杠杆 | 第33页 |
4.2.5 完善退出机制 | 第33-34页 |
4.3 A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要素 | 第34-36页 |
4.3.1 激励方式的选择 | 第34页 |
4.3.2 激励对象 | 第34-35页 |
4.3.3 股票来源 | 第35页 |
4.3.4 行权期及行权条件 | 第35-36页 |
4.4 改进后A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方法 | 第36-37页 |
4.5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建议 | 第37-39页 |
4.5.1 从整体薪酬策略出发,平衡短、中、长期激励 | 第37页 |
4.5.2 考虑适当的股权激励形式 | 第37页 |
4.5.3 合理设计对于激励的行权条件及考核机制 | 第37-39页 |
5 结束语 | 第39-41页 |
5.1 总结 | 第39页 |
5.2 发展与展望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