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阅读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探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页
    1.2 选题的意义第8-9页
    1.3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文献综述第9-11页
        1.3.1 关于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第10页
        1.3.2 语文阅读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0-11页
        1.3.3 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第11页
    1.4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探究的理论基础第11-13页
        1.4.1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第11-12页
        1.4.2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第12页
        1.4.3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第12页
        1.4.4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第12-13页
        1.4.5 学习动机理论第13页
        1.4.6 认知差异与教育第13页
    1.5 本文的基本思路第13-14页
    1.6 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4页
        1.6.1 文献法第14页
        1.6.2 调查法第14页
        1.6.3 观察法第14页
    1.7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和创新性第14-16页
        1.7.1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5页
        1.7.2 本文的创新性第15-16页
第2章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要求第16-26页
    2.1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释义第16-21页
        2.1.1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定义第16-17页
        2.1.2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功能体现第17-21页
    2.2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目标预设第21-23页
        2.2.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21-22页
        2.2.2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第22-23页
        2.2.3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第23页
    2.3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第23-25页
        2.3.1 主体:民主性原则第23-24页
        2.3.2 对象:全面性原则第24页
        2.3.3 表达:准确性原则第24页
        2.3.4 内容:系统性原则第24页
        2.3.5 方式:灵活性原则第24-25页
        2.3.6 候答:科学性原则第25页
        2.3.7 反馈:及时性原则第25页
    2.4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整体要求第25-26页
第3章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现状分析第26-36页
    3.1 调查对象、问卷回收及问卷设计情况第26页
    3.2 问卷结果分析第26-33页
    3.3 问题与反思第33-36页
        3.3.1 语文阅读教学提问高耗低效第33-34页
        3.3.2 学生很少向老师发问第34页
        3.3.3 课堂提问过分强调智力第34页
        3.3.4 教师提问重结果轻过程第34-36页
第4章 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有效预设第36-42页
    4.1 了解课文:有效预设的前提准备之一第36-38页
        4.1.1 教材的主要内容第36-37页
        4.1.2 教学目标第37页
        4.1.3 教学重点、难点第37-38页
        4.1.4 学生的兴趣点第38页
    4.2 了解学情:有效的前提准备之二第38-42页
        4.2.1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第38-39页
        4.2.2 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第39页
        4.2.3 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第39-42页
第5章 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有效实施第42-48页
    5.1 抛出——有效提问的起点第42-44页
        5.1.1 课堂提问有效抛出的前提第42页
        5.1.2 课堂提问有效抛出的时机第42-43页
        5.1.3 课堂提问有效抛出的方式第43-44页
    5.2 叫答——有效提问的过程第44-45页
        5.2.1 候答第44页
        5.2.2 叫答第44页
        5.2.3 评价第44-45页
        5.2.4 应答——学生对教师的提问第45页
    5.3 反思——有效提问的保障第45-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4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杜郎口中学高效语文课堂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大陆人教版(必修)和台湾翰林版高中语文练习系统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