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教版(必修)和台湾翰林版高中语文练习系统比较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缘起 | 第8页 |
1.2 研究对象及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1.2.2 练习系统概念的界定 | 第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练习系统设计概述 | 第12-16页 |
2.1 练习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2.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第12页 |
2.1.2 人本主义教育原则 | 第12-13页 |
2.1.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13页 |
2.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3-14页 |
2.2 练习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14-16页 |
2.2.1 目标性原则 | 第14页 |
2.2.2 整体性原则 | 第14页 |
2.2.3 多样性性原则 | 第14页 |
2.2.4 阶梯性原则 | 第14-15页 |
2.2.5 个体差异性原则 | 第15-16页 |
第三章 人教版和翰林版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分析 | 第16-36页 |
3.1 人教版和翰林版语文教材编写特点 | 第16-20页 |
3.1.1 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特点 | 第16-17页 |
3.1.2 翰林版语文教材编写特点 | 第17-20页 |
3.2 人教版和翰林版练习系统简介 | 第20-22页 |
3.3 小说类练习系统的对比研究 | 第22-26页 |
3.3.1 内容方面 | 第23页 |
3.3.2 数量方面 | 第23-24页 |
3.3.3 题型方面 | 第24页 |
3.3.4 对比总结 | 第24-26页 |
3.4 诗歌类练习系统的对比研究 | 第26-30页 |
3.4.1 内容方面 | 第27-28页 |
3.4.2 数量方面 | 第28页 |
3.4.3 题型方面 | 第28-29页 |
3.4.4 对比结果 | 第29-30页 |
3.5 文言散文类练习系统的对比研究 | 第30-36页 |
3.5.1 内容方面 | 第32-33页 |
3.5.2 数量方面 | 第33页 |
3.5.3 题型方面 | 第33-34页 |
3.5.4 对比结果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人教版和翰林版练习系统的比较 | 第36-42页 |
4.1 相同点 | 第36-37页 |
4.1.1 优点 | 第36页 |
4.1.2 缺点 | 第36-37页 |
4.2 不同点 | 第37-39页 |
4.2.1 人教版练习系统的优点 | 第37页 |
4.2.2 翰林版练习系统的优点 | 第37-39页 |
4.3 反思与改进 | 第39-42页 |
4.3.1 人教版的反思与改进 | 第39页 |
4.3.2 翰林版的反思与改进 | 第39-42页 |
第五章 创新设计 | 第42-44页 |
5.1 原文再现 | 第42-43页 |
5.2 题目设计 | 第43页 |
5.3 设计原则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