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微信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社会背景: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 第10页 |
·科技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 第10-11页 |
·课程发展背景:美术课程改革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素质教育思想 | 第13页 |
·美术课程理论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2. 对新工具的认识 | 第16-19页 |
·新工具范围界定 | 第16页 |
·新工具的分类及特点 | 第16-17页 |
·开放型 | 第16-17页 |
·个人型 | 第17页 |
·对新工具--微信的认识 | 第17-19页 |
·微信的优势 | 第17-19页 |
3.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分析 | 第19-21页 |
·美术课程作为“小学科”的尴尬 | 第19页 |
·初中美术教师主动提高专业素养的意识薄弱 | 第19-20页 |
·美术教学交流方式单一 | 第20-21页 |
4.新工具在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第21-25页 |
·学生“学”的需要 | 第21-22页 |
·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 第21页 |
·有利于学生进行多种类型知识的学习 | 第21-22页 |
·教师“教”的需要 | 第22-25页 |
·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有利渠道 | 第22-23页 |
·利于教师建立高效课堂 | 第23-25页 |
5.新工具在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及策略 | 第25-27页 |
·应用原则 | 第25页 |
·选择新工具原则--适合学生方便教师 | 第25页 |
·应用内容选择原则—增加趣味性 | 第25页 |
·应用策略 | 第25-27页 |
·课前辅助 | 第25-26页 |
·课后延伸 | 第26页 |
·课堂教学内容补充 | 第26-27页 |
6 新工具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的探索(以微信为例) | 第27-47页 |
·“我”应用微信的原因 | 第27-30页 |
·《色彩的魅力》教学反思 | 第27-28页 |
·学生作品“另类”展示 | 第28-29页 |
·“我”的感受 | 第29-30页 |
·用于课前辅助的应用案例 | 第30-34页 |
·《亲切的使者》 | 第30-34页 |
·学生部分作品展示 | 第34页 |
·用于课后延伸的应用案例 | 第34-39页 |
·《亲切的使者》课下扩充应用 | 第34-35页 |
·作业评价的课后扩充应用 | 第35-39页 |
·用于课堂教学内容补充的应用案例 | 第39-45页 |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 第39-44页 |
·应用效果展示 | 第44-45页 |
·其他应用其他功能应用设想 | 第45-47页 |
·微信聊天功能的应用设想 | 第45页 |
·微信小视频功能的应用设想 | 第45-46页 |
·微信朋友圈功能的应用设想 | 第46-47页 |
7 结论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7页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47-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一) | 第53-55页 |
附录(二) | 第55-59页 |
附录(三) | 第59-62页 |
附录(四) | 第62-64页 |
附录(五)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