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越语“水”隐喻的对比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1页 |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8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 一、 国内外关于汉语水隐喻的研究 | 第8-9页 |
| 二、 国内外关于越语“n c”隐喻的研究 | 第9页 |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9-10页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认知与隐喻 | 第11-16页 |
| 第一节 认知 | 第11-13页 |
| 一、 认知及认知科学 | 第11-12页 |
| 二、 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隐喻 | 第13-14页 |
| 一、 隐喻的发展和定义 | 第13-14页 |
| 二、 隐喻的类型 | 第14页 |
| 三、 隐喻的结构 | 第14页 |
| 第三节 隐喻与认知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汉语中水的隐喻 | 第16-27页 |
| 第一节 汉语中的“水” | 第16页 |
| 第二节 “水”的隐喻分析 | 第16-26页 |
| 一、 靶域为实体 | 第16-18页 |
| 二、 靶域为属性 | 第18-21页 |
| 三、 靶域为抽象意义 | 第21-23页 |
| 四、 靶域为抽象思维 | 第23-26页 |
| 第三节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越语中“n c”的隐喻 | 第27-41页 |
| 第一节 越语中的“n c” | 第27页 |
| 第二节 “n c”的隐喻分析 | 第27-39页 |
| 一、 靶域为抽象意义 | 第27-32页 |
| 二、 靶域为抽象思维 | 第32-34页 |
| 三、 靶域为属性 | 第34-38页 |
| 四、 靶域为实体 | 第38-39页 |
| 第三节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汉、越语“水”隐喻综合对比及原因分析 | 第41-48页 |
| 第一节 汉、越语“水”隐喻综合对比分析 | 第41-44页 |
| 一、 共性分析 | 第42-43页 |
| 二、 差异分析 | 第43-44页 |
| 三、 对比结论 | 第44页 |
| 第二节 汉、越语“水”隐喻异同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 一、 地理因素 | 第44-45页 |
| 二、 民族性格 | 第45-46页 |
| 三、 文化影响 | 第46页 |
| 第三节 小结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