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民族女高音与秦腔旦角概述 | 第10-16页 |
第一节 民族女高音演唱概述 | 第10-13页 |
一 民族声乐与民族女高音 | 第10页 |
二 民族声乐的属性 | 第10-12页 |
三 民族女高音的艺术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秦腔旦角演唱概述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民族声乐与戏曲演唱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民族女高音与秦腔旦角演唱艺术的共同特质 | 第16-26页 |
第一节 共同的文化渊薮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相通的气息运用原理 | 第17-22页 |
第三节 地域性特征 | 第22-26页 |
第三章 民族女高音与秦腔旦角演唱的差异 | 第26-31页 |
第一节 艺术形态的差异性 | 第26-28页 |
第二节 以民族女高音彭丽媛与秦腔旦角马友仙演唱为例 | 第28-31页 |
第四章 民族女高音与秦腔旦角演唱的相互借鉴与吸收 | 第31-48页 |
第一节 发声训练与气息运用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念白与吐字 | 第33-36页 |
第三节 润腔 | 第36-44页 |
第四节 舞台表演 | 第44-48页 |
第五章 融合与互补—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的共生与发展图景 | 第48-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