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6-23页 |
·凉茶简介 | 第16页 |
·端午茶概述 | 第16-17页 |
·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理活性 | 第17-18页 |
·凉茶加工中的关键技术 | 第18-21页 |
·浸提 | 第18-19页 |
·苦涩味脱除 | 第19-21页 |
·β-环糊精包埋 | 第20-21页 |
·吸附法 | 第21页 |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21-22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端午茶凉茶制备工艺研究 | 第23-44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端午茶凉茶加工工艺流程 | 第24页 |
·端午茶凉茶黄酮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NaNO_2-Al(NO_3)_3-NaOH法测定原理 | 第24页 |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4-25页 |
·样品黄酮含量的测定及提取率计算 | 第25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25页 |
·加标回收实验 | 第25页 |
·端午茶凉茶最佳浸提条件测定 | 第25-26页 |
·时间的影响 | 第25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液料比的影响 | 第26页 |
·浸提次数的影响 | 第26页 |
·响应面法优化端午茶浸提实验 | 第26页 |
·端午茶凉茶苦涩味脱除工艺 | 第26-28页 |
·β-CD,树脂,活性炭添加量的确定 | 第26-27页 |
·模糊评判法确定最佳苦涩味脱除方法 | 第27页 |
·黄酮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端午茶凉茶调配工艺 | 第28页 |
·正交试验优化端午茶凉茶口感 | 第28页 |
·感官评分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3页 |
·端午茶凉茶黄酮测定结果 | 第28-29页 |
·芦丁标准曲线 | 第28-29页 |
·精密度实验结果 | 第29页 |
·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29页 |
·端午茶凉茶单因素浸提实验结果 | 第29-32页 |
·时间的影响 | 第29-30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液料比的影响 | 第31页 |
·浸提次数的影响 | 第31-32页 |
·响应面优化浸提实验结果 | 第32-37页 |
·分析因素选择及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模型建立及显著性分析 | 第33-34页 |
·浸提工艺的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 第34-36页 |
·浸提工艺的确定 | 第36-37页 |
·端午茶凉茶苦涩味脱除方法的确定 | 第37-40页 |
·β-CD添加量确定 | 第37页 |
·树脂用量确定 | 第37页 |
·活性炭添加量的确定 | 第37-38页 |
·不同苦涩味脱除方法比较 | 第38页 |
·模糊评判法筛选最佳凉茶苦涩脱除方法 | 第38-40页 |
·端午茶凉茶调配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正交因素水平设计 | 第40-41页 |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端午茶凉茶储藏稳定性研究 | 第44-53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端午茶凉茶储藏实验 | 第45页 |
·端午茶凉茶制备 | 第45页 |
·储藏实验设计 | 第45页 |
·黄酮含量测定 | 第45页 |
·褐变值测定 | 第45-46页 |
·澄清度测定 | 第46页 |
·pH测定 | 第46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 第46页 |
·微生物指标测定 | 第46页 |
·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温度对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储藏温度黄酮含量变化动力学模拟 | 第48-50页 |
·温度对褐变值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温度储藏期间端午茶凉茶其他指标变化 | 第51页 |
·端午茶凉茶储藏90天后感官质量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端午茶凉茶营养指标研究 | 第53-59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3-54页 |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端午茶氨基酸成分分析 | 第54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54页 |
·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条件 | 第54页 |
·端午茶凉茶微量元素ICP-AES分析 | 第54-55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54-55页 |
·ICP-AES分析条件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端午茶凉茶氨基酸分析结果 | 第55-56页 |
·端午茶凉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凉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9-67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9-60页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黄酮含量测定 | 第60页 |
·含糖量对黄酮含量测定的干扰 | 第60页 |
·多酚含量测定 | 第60-61页 |
·原理 | 第60页 |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绘制 | 第60-61页 |
·测定 | 第61页 |
·DPPH自由基的清除实验 | 第61页 |
·0.1mmol/L DPPH溶液的配制 | 第61页 |
·测定 | 第61页 |
·FRAP实验 | 第61-62页 |
·TPTZ工作液的配制 | 第61-62页 |
·FeSO_4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2页 |
·测定 | 第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黄酮含量测定干扰实验 | 第62-63页 |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 | 第63页 |
·FeSO_4标准曲线 | 第63-64页 |
·不同凉茶主要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比较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