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插图索引 | 第13-14页 |
| 附表索引 | 第14-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5-18页 |
| ·教育信息化的提出及快速发展 | 第15-16页 |
|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 第16-18页 |
| ·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4-26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5-26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6-28页 |
| 第2章 教学模式研究概述 | 第28-38页 |
| ·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及特征 | 第28-31页 |
| ·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 | 第28-29页 |
| ·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和特征 | 第29-31页 |
| ·国外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31-32页 |
| ·国内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32-33页 |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概述 | 第33-38页 |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33-35页 |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新”特征 | 第35-38页 |
| 第3章 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38-63页 |
| ·“自主、探究、协作”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 ·“自主、探究、协作”新型教学模式构建思想 | 第39-44页 |
| ·“自主、探究、协作”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44-63页 |
| ·理论依据 | 第44-54页 |
| ·“自主、探究、协作”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 第54-55页 |
| ·“自主、探究、协作”新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 第55-60页 |
| ·“自主、探究、协作”新型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 第60-61页 |
| ·“自主、探究、协作”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 第61-63页 |
| 第4章 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 第63-78页 |
| ·“自主、探究、协作”新型教学模式的网络工具分析 | 第63-68页 |
| ·湖南大学大学物理课程中心 | 第63-66页 |
| ·腾讯 QQ 和微博协作交流工具 | 第66-68页 |
| ·“自主、探究、协作”新型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68-78页 |
| ·学习者分析 | 第69-71页 |
| ·教学目标分析 | 第71-72页 |
|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 第72页 |
| ·教学过程 | 第72-78页 |
| 第5章 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 第78-85页 |
| ·诊断性评价 | 第78-81页 |
| ·诊断性评价过程 | 第78-79页 |
| ·诊断性评价结果 | 第79-81页 |
| ·形成性评价 | 第81-83页 |
| ·形成性评价的过程 | 第81-82页 |
| ·形成性评价的结果 | 第82-83页 |
| ·总结性评价 | 第83-85页 |
| ·总结性评价的过程 | 第83页 |
| ·总结性评价的结果 | 第83-85页 |
| 结论 | 第85-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 致谢 | 第96-98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
| 附录 B 实验组学术预习自我评价表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