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研究概述 | 第10-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内期刊论文方面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概述 | 第17-24页 |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二) 活动理论 | 第18-19页 |
(三)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19-22页 |
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19-20页 |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2页 |
(四) 杜威“做中学”的教学理论 | 第22-24页 |
1. “做中学”的教学理论 | 第22页 |
2. 儿童中心论 | 第22-24页 |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析 | 第24-29页 |
(一) 课程理念 | 第24-25页 |
1. 提高信息素养 | 第24页 |
2. 营造信息环境 | 第24页 |
3. 关注全体学生 | 第24-25页 |
4. 倡导创新实践 | 第25页 |
5. 建构健康文化 | 第25页 |
(二) 教学目标 | 第25-27页 |
1. 知识与技能 | 第26页 |
2. 过程与方法 | 第26页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26-27页 |
(三) 教学方法 | 第27页 |
(四) 教学评价 | 第27-29页 |
四、任务驱动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设计与分析 | 第29-41页 |
(一) 任务驱动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设计 | 第29-34页 |
1. 任务提出,目标确定 | 第31-32页 |
2. 小组形成,主题讨论 | 第32页 |
3. 任务进行,监管支持 | 第32-33页 |
4. 任务完成,成果评价 | 第33-34页 |
(二) 任务驱动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分析 | 第34-41页 |
1. 前期分析 | 第35-37页 |
2. 设计活动主题和任务的分析 | 第37页 |
3. 教学目标分析 | 第37-38页 |
4. 设计活动流程和步骤的分析 | 第38-39页 |
5. 设计活动监管规则的分析 | 第39-40页 |
6. 活动评价的分析 | 第40-41页 |
五、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 第41-56页 |
(一) 案例教学设计 | 第41-45页 |
1. 设计思路 | 第41-42页 |
2. 前期分析 | 第42-44页 |
3. 教学目标 | 第44-45页 |
(二) 教学准备 | 第45页 |
(三) 教学实践 | 第45-54页 |
1. 情境创设,课程引入 | 第47页 |
2. 回顾旧知识,新授新知识 | 第47-49页 |
3. 主题-任务确定 | 第49-50页 |
4. 任务驱动式活动实施 | 第50-52页 |
5. 作业上传 | 第52页 |
6. 结果展示 | 第52-54页 |
(四) 评价与反思 | 第54-56页 |
六、结束语 | 第56-60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1. 任务驱动法教学活动体现“学生-教师双主体”的教学思想 | 第57页 |
2. 任务驱动教学法较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 第57页 |
3. 协作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第57-58页 |
4. 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教学三维目标的养成 | 第58页 |
(二) 研究局限 | 第58页 |
(三) 后续研究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A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