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绂棠音乐创作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问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述评 | 第11-14页 |
(四) 方法选择 | 第14-15页 |
(五) 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创作经历与音乐贡献 | 第16-30页 |
(一) 创作经历 | 第16-23页 |
1. 早期音乐创作 | 第16-20页 |
2. 中期音乐创作 | 第20-21页 |
3. 晚期音乐创作 | 第21-23页 |
(二) 音乐贡献 | 第23-30页 |
1. 教书育人 | 第23-25页 |
2. 理论研究 | 第25-27页 |
3. 音乐创作 | 第27-30页 |
二、创作类型与作品举证 | 第30-45页 |
(一) 声乐创作与作品举证 | 第30-37页 |
1. 独唱曲创作 | 第30-32页 |
2. 合唱曲创作 | 第32-33页 |
3. 民歌改编曲 | 第33-35页 |
4. 作品举证 | 第35-37页 |
(二) 民乐创作 | 第37-45页 |
1. 小型民乐曲 | 第37-38页 |
2. 大型民乐曲 | 第38-40页 |
3. 民乐改编曲 | 第40-45页 |
三、作品分析与创作风格 | 第45-67页 |
(一) 歌曲作品分析 | 第45-51页 |
1. 旋律旋法 | 第45-47页 |
2. 调式调性 | 第47-49页 |
3. 风格特征 | 第49-50页 |
4. 词曲关系 | 第50-51页 |
(二) 民乐作品分析 | 第51-55页 |
1. 乐队编配 | 第51-52页 |
2. 复调手法 | 第52-53页 |
3. 和声织体 | 第53-54页 |
4. 音乐风格 | 第54-55页 |
(三) 合唱作品分析 | 第55-62页 |
1. 和声织体 | 第55-58页 |
2. 曲式结构 | 第58-59页 |
3. 词曲结合 | 第59-60页 |
4. 创作技法 | 第60-62页 |
(四) 创作风格 | 第62-67页 |
1. 时代风格 | 第62-64页 |
2. 民族风格 | 第64-65页 |
3. 本土风格 | 第65-67页 |
四、创作评价与创作缺失 | 第67-73页 |
(一) 音乐创作评价 | 第67-71页 |
1. 声乐创作 | 第68-70页 |
2. 器乐创作 | 第70-71页 |
(二) 音乐创作局限 | 第71-73页 |
1. 体裁性局限 | 第71-72页 |
2. 流传性不足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一:俞绂棠主要创作年表 | 第80-82页 |
附录二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