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汉字概说以及对外汉字教学 | 第13-29页 |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与作用 | 第13-15页 |
一、 汉字的性质 | 第13-14页 |
二、 汉字的作用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汉字的特点 | 第16页 |
第四节 汉字的构形 | 第16-19页 |
一、 六书—传统汉字的分析方法 | 第16-18页 |
二、 关于汉字构形理论的其他学说 | 第18-19页 |
第五节 汉字与文化 | 第19-21页 |
一、 汉字的文化内涵 | 第19-20页 |
二、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 第20-21页 |
第六节 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与原则 | 第21-24页 |
一、 汉字教学的特点 | 第21-22页 |
二、 汉字教学的原则 | 第22-24页 |
第七节 汉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 第24-29页 |
一、 汉字教学的方法 | 第24-26页 |
二、 对外汉字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小技巧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形声字教学 | 第29-45页 |
第一节 关于形声字 | 第29-34页 |
一、 形声字概念的提出 | 第29-30页 |
二、 形声字的产生 | 第30-32页 |
三、 形声字的字形表意 | 第32页 |
四、 形声字中一些音符也具有表意作用 | 第32-33页 |
五、 形声字表意功能的具体分析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关于形声字的教学 | 第34-36页 |
一、 形声字字形教学要突出形声结构的特点,注意区分不同形旁的别意作用 | 第34-35页 |
二、 形声字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关于形旁 | 第36-45页 |
一、 现代汉字中形旁的数量及其表意率分析 | 第36-37页 |
二、 形旁的来源 | 第37-38页 |
三、 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的位置关系 | 第38-39页 |
四、 形旁的作用 | 第39-42页 |
五、 一些形旁丧失表意功能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六、 形声字中相对固定的形旁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形旁教学 | 第45-55页 |
第一节 几种与偏旁有关的汉字教学策略 | 第45-47页 |
一、 字形策略 | 第45-46页 |
二、 归纳策略 | 第46-47页 |
三、 应用策略 | 第47页 |
第二节 关于形旁的课堂教学方法 | 第47-55页 |
一、 图说形旁,用趣味讲解法来教形旁 | 第47-49页 |
二、 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讲解字形较为相近的形旁 | 第49-53页 |
三、 对同义形旁进行分析讲解 | 第53页 |
四、 从形旁入手辨析形近字 | 第53-54页 |
五、 将同一形旁与不同的声旁组合,扩展延伸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