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辞格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图目录 | 第9-10页 |
表目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选题的缘起 | 第11页 |
·对外汉语辞格教学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汉语修辞教学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研究 | 第13-16页 |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第13-15页 |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汉语文化的密切关系 | 第15页 |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15-16页 |
·对外汉语辞格教学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研究价值及要解决的问题 | 第17页 |
·选题的研究价值 | 第17页 |
·选题要解决的问题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对外汉语辞格教学研究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6页 |
·辞格研究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2页 |
·汉语辞格的定义 | 第19-20页 |
·汉语辞格的分类 | 第20-22页 |
·二语习得相关理论综述 | 第22-23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22页 |
·中介语和偏误分析 | 第22-23页 |
·输人假设理论 | 第23页 |
·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综述 | 第23-24页 |
·价值观念研究 | 第23-24页 |
·文化定势研究 | 第24页 |
·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 第24页 |
·对外汉语教学法相关理论综述 | 第24-25页 |
·本章结语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留学生汉语辞格教学相关情况调查 | 第26-50页 |
·学生作文调查分析 | 第26-35页 |
·考试命题作文 | 第26-29页 |
·调查对象 | 第26-27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引导式作文 | 第29-34页 |
·调查对象 | 第29-30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留学生汉语常用辞格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 第35-38页 |
·调查对象 | 第35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讨论 | 第38页 |
·对外汉语教师辞格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 第38-43页 |
·调查对象 | 第38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教材对辞格知识的重视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43-49页 |
·研究对象 | 第43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一般调查 | 第43-46页 |
·精读类 | 第43-44页 |
·阅读类 | 第44-45页 |
·口语类 | 第45页 |
·写作类 | 第45-46页 |
·重点调查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本章结语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留学生汉语辞格使用情况原因探讨 | 第50-58页 |
·学生角度 | 第50-55页 |
·客观原因 | 第50-54页 |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看 | 第50-52页 |
·从语言迁移角度来看 | 第52-54页 |
·主观原因:从学生主体差异的角度来看 | 第54-55页 |
·教师角度 | 第55-56页 |
·教材角度 | 第56页 |
·本章结语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对外汉语辞格教学方法研究 | 第58-67页 |
·情景创设法 | 第58-60页 |
·纵横比较法 | 第60-62页 |
·纠正偏误法 | 第62-63页 |
·重复练习法 | 第63-64页 |
·循序渐进法 | 第64-66页 |
·本章结语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8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7页 |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1 | 第72-73页 |
附录2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8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