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 对作者的研究 | 第9-11页 |
2. 对教材的研究 | 第11-12页 |
3. 对教材产生背景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小学唱歌教材》的产生背景与编写依据 | 第14-23页 |
(一) 历史与文化背景 | 第14-17页 |
1. 在历史背景下生成 | 第14-17页 |
2. 在文化背景里诞生 | 第17页 |
(二) 以《小学课程标准音乐》与学校音乐实践为依据 | 第17-23页 |
1. 依据《小学课程标准音乐》 | 第17-21页 |
2. 依据当时学校音乐实践要求 | 第21-23页 |
二、《小学唱歌教材》的内容分析 | 第23-46页 |
(一) 教材编辑大意 | 第23-24页 |
1. 供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之用 | 第23-24页 |
2. 为儿童选取适合演唱的歌曲 | 第24页 |
(二) 教材本体研究 | 第24-38页 |
1. 编排结构为视唱加歌曲的形式 | 第24-26页 |
2. 视唱部分由音阶表和各类练习曲构成 | 第26-31页 |
3. 歌曲部分分析 | 第31-38页 |
(三) 与《复兴音乐教本》的比较分析 | 第38-46页 |
1. 编排结构的比较 | 第38-42页 |
2. 教材内容的比较 | 第42-46页 |
三、《小学唱歌教材》的特色 | 第46-54页 |
(一) 科学性与逻辑性 | 第46-47页 |
1.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 第46-47页 |
2. 课程内容互相承接 | 第47页 |
(二) 关注视唱教学 | 第47-49页 |
1. 视唱练习丰富多样 | 第48-49页 |
2. 乐理与视唱相互融合 | 第49页 |
(三) 艺术性与思想性 | 第49-52页 |
1. 歌曲旋律优美 | 第49-50页 |
2. 歌曲题材众多 | 第50-51页 |
3. 注重儿童的精神培养 | 第51-52页 |
(四) 符合时代发展 | 第52-54页 |
1. 曲目经典 | 第52-53页 |
2.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第53-54页 |
四、《小学唱歌教材》的历史评价 | 第54-62页 |
(一) 社会影响 | 第54-57页 |
1. 推动近代儿童音乐的发展 | 第54-56页 |
2. 在历史上有着进步意义 | 第56-57页 |
(二) 价值评价 | 第57-60页 |
1. 为现代儿童歌曲的创作提供参考 | 第57页 |
2. 对现代儿童教材的编写具有指导意义 | 第57-60页 |
(三) 存在不足 | 第60-62页 |
1. 简谱部分以及欣赏部分的缺失 | 第60页 |
2. 流传的局限性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