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无桩共享单车调度方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5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23页 |
1.2.1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20页 |
1.2.2 国外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3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5-31页 |
1.3.3 既有研究评述 | 第31-32页 |
1.4 研究目标、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3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1.4.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共享单车调度系统分析 | 第35-50页 |
2.1 共享单车系统构成 | 第35-39页 |
2.1.1 系统硬件设施 | 第36-38页 |
2.1.2 信息管理系统 | 第38-39页 |
2.2 共享单车交通特性分析 | 第39-44页 |
2.2.1 运营主体分析 | 第39页 |
2.2.2 适用性分析 | 第39-41页 |
2.2.3 使用特征分析 | 第41-44页 |
2.3 共享单车车辆调度特征分析 | 第44-46页 |
2.3.1 投放点调度需求分析 | 第44页 |
2.3.2 车辆调度形式分析 | 第44-45页 |
2.3.3 调度频率分析 | 第45页 |
2.3.4 车辆调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2.3.5 车辆调度成本分析 | 第46页 |
2.4 共享单车调度现状分析 | 第46-49页 |
2.4.1 共享单车调度现状问题 | 第46-48页 |
2.4.2 调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48页 |
2.4.3 当前车辆调度问题研究的不足 | 第48-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共享单车车辆调度模型构建 | 第50-61页 |
3.1 车辆调度问题相关理论分析 | 第50-55页 |
3.1.1 VRP问题相关理论 | 第50-51页 |
3.1.2 多车场车辆调度问题相关理论 | 第51-52页 |
3.1.3 半开放式多车场车辆调度问题相关理论 | 第52页 |
3.1.4 调度服务时间窗相关理论 | 第52-55页 |
3.2 模型构建分析 | 第55-56页 |
3.2.1 调度服务安全阈值的设定 | 第55-56页 |
3.2.2 调度需求量分析 | 第56页 |
3.3 调度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56-57页 |
3.4 车辆调度模型的构建 | 第57-60页 |
3.4.1 符号的定义 | 第57-58页 |
3.4.2 目标函数 | 第58-59页 |
3.4.3 车辆调度模型构建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共享单车车辆调度模型求解 | 第61-70页 |
4.1 模型求解算法概述 | 第61-62页 |
4.1.1 精确算法 | 第61页 |
4.1.2 启发式算法 | 第61-62页 |
4.2 求解思路及基础问题处理 | 第62-64页 |
4.2.1 求解思路 | 第62页 |
4.2.2 基础问题处理 | 第62-64页 |
4.3 禁忌搜索算法思路与步骤 | 第64-66页 |
4.3.1 算法的思路 | 第64页 |
4.3.2 算法的基本步骤 | 第64-66页 |
4.4 车辆调度问题的算法 | 第66-69页 |
4.4.1 构成要素的编码 | 第66页 |
4.4.2 初始解的设计 | 第66-67页 |
4.4.3 邻域结构的设计 | 第67页 |
4.4.4 解的评价函数的设计 | 第67页 |
4.4.5 禁忌技术 | 第67-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70-81页 |
5.1 雁塔区ofo投放点的基本情况 | 第70-72页 |
5.2 调度需求分析 | 第72-73页 |
5.3 模型参数的标定 | 第73-74页 |
5.4 案例求解 | 第74-77页 |
5.5 运行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 | 第77-80页 |
5.5.1 禁忌长度的影响 | 第77-79页 |
5.5.2 迭代次数的影响 | 第79-8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1 主要结论 | 第81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81-82页 |
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