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与系统开发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公路建设各阶段工作对运营安全的影响分析 | 第16-28页 |
2.1 交通安全的现状 | 第16页 |
2.2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 第16-21页 |
2.2.1 人的因素 | 第17-18页 |
2.2.2 车的因素 | 第18-20页 |
2.2.3 路的因素 | 第20-21页 |
2.3 公路建设各阶段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 第21-27页 |
2.3.1 地质勘察阶段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 第22-23页 |
2.3.2 工程设计阶段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 第23-24页 |
2.3.3 施工建设阶段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2.3.4 验收试运营阶段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 第25-26页 |
2.3.5 运营管理阶段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人-车-路安全评价体系建立 | 第28-50页 |
3.1 工作阶段的选择 | 第28页 |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8-29页 |
3.3 各阶段评价体系 | 第29-48页 |
3.3.1 工程设计阶段评价体系 | 第29-36页 |
3.3.2 运营管理阶段评价体系 | 第36-42页 |
3.3.3 验收试运营阶段评价体系 | 第42-46页 |
3.3.4 施工建设阶段评价体系 | 第46-48页 |
3.4 定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 第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公路建设全周期安全评价模型构建 | 第50-61页 |
4.1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50页 |
4.2 改进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0-53页 |
4.2.1 权重确定流程 | 第51-52页 |
4.2.2 判断矩阵的优化 | 第52-53页 |
4.3 改进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3-59页 |
4.3.1 模型构建流程 | 第53-56页 |
4.3.2 正态分布隶属函数的优化 | 第56-59页 |
4.4 模糊综合评价流程图 | 第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安全评价系统开发及实例分析 | 第61-77页 |
5.1 评价系统开发 | 第61-67页 |
5.1.1 系统主界面 | 第61-62页 |
5.1.2 功能实现模块 | 第62-67页 |
5.2 罗富高速公路概况 | 第67-68页 |
5.3 罗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 | 第68-76页 |
5.3.1 评价指标值计算 | 第68-71页 |
5.3.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71-72页 |
5.3.3 评判矩阵构造 | 第72-73页 |
5.3.4 一级模糊综合评级 | 第73页 |
5.3.5 模糊综合评级 | 第73-74页 |
5.3.6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