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能源不足问题日益紧迫 | 第11-12页 |
1.1.2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 第12页 |
1.1.3 交通能耗重视度不够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目前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城市道路交通能耗与延误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7页 |
2.1 城市道路交通能源消耗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2.1.1 宏观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2.1.2 中观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2.1.3 微观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2 不同车型换算指标 | 第23-24页 |
2.3 交叉口延误分析 | 第24-26页 |
2.3.1 延误分类 | 第24-25页 |
2.3.2 延误计算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信号交叉口累积能耗模型建立 | 第27-40页 |
3.1 本文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析 | 第27-29页 |
3.1.1 平面交叉口定义 | 第27页 |
3.1.2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3.1.3 信号交叉口研究范围界定 | 第28-29页 |
3.2 信号交叉口累积延误研究 | 第29-34页 |
3.2.1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运行过程 | 第29-31页 |
3.2.2 累积延误模型建立 | 第31-34页 |
3.3 机动车不同行驶工况模型建立 | 第34-37页 |
3.3.1 匀速行驶能耗模型 | 第34页 |
3.3.2 怠速等待能耗模型 | 第34-35页 |
3.3.3 减速增量能耗模型 | 第35-36页 |
3.3.4 加速增量能耗模型 | 第36-37页 |
3.4 研究范围内信号交叉口累积能耗模型建立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考虑延误和累积能耗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建立及求解算法设计 | 第40-52页 |
4.1 信号交叉口常用配时方法 | 第40-42页 |
4.1.1 韦伯斯特法 | 第40-41页 |
4.1.2 等效交通量法 | 第41-42页 |
4.2 研究目标 | 第42-43页 |
4.2.1 目标一:交叉口延误 | 第42-43页 |
4.2.2 目标二:累积能源消耗 | 第43页 |
4.2.3 约束条件 | 第43页 |
4.3 研究范围内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模型 | 第43-44页 |
4.4 模型的求解算法 | 第44-51页 |
4.4.1 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 第44-45页 |
4.4.2 遗传算法求解设计 | 第45-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实例分析 | 第52-71页 |
5.1 实际交叉口现状 | 第52-58页 |
5.1.1 交叉口几何条件 | 第52-54页 |
5.1.2 交叉口现状信号配时方案 | 第54页 |
5.1.3 交叉口交通量调查 | 第54-56页 |
5.1.4 VISSIM仿真及结果 | 第56-58页 |
5.2 韦伯斯特法信号配时 | 第58-63页 |
5.2.1 韦伯斯特法计算过程 | 第58-62页 |
5.2.2 VISSIM仿真结果 | 第62-63页 |
5.3 本文设计方法信号配时 | 第63-68页 |
5.3.1 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修正 | 第63-65页 |
5.3.2 研究范围内信号交叉口累积能耗模型验证 | 第65-66页 |
5.3.3 信号配时优化模型求解结果 | 第66-67页 |
5.3.4 VISSIM仿真结果 | 第67-68页 |
5.4 三种信号配时方案对比与分析 | 第68-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