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信号系统安全分析与验证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有轨电车信号系统及功能风险辨识 | 第14-28页 |
2.1 正线道岔控制子系统 | 第15-17页 |
2.1.1 道岔控制方法 | 第15-16页 |
2.1.2 系统构成 | 第16-17页 |
2.2 路口优先控制子系统 | 第17-20页 |
2.2.1 路口信号控制方法 | 第17-18页 |
2.2.2 系统构成 | 第18-20页 |
2.3 车辆段联锁 | 第20-22页 |
2.4 车载子系统 | 第22页 |
2.5 有轨电车信号系统风险辨识 | 第22-27页 |
2.5.1 基于FMEA的信号系统风险辨识 | 第23页 |
2.5.2 基于FMEA的道岔控制功能风险辨识 | 第23-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基于云模型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第28-43页 |
3.1 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概念 | 第28-31页 |
3.1.1 安全风险评估矩阵 | 第28-29页 |
3.1.2 安全要素分析 | 第29-31页 |
3.2 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1-35页 |
3.2.1 层次分析法 | 第31-33页 |
3.2.2 熵值法 | 第33-34页 |
3.2.3 最优组合赋权法 | 第34-35页 |
3.3 云模型 | 第35-37页 |
3.3.1 云模型的基本理论 | 第35-36页 |
3.3.2 云发生器 | 第36-37页 |
3.4 最优组合赋权下的云模型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 第37-42页 |
3.4.1 建立体系 | 第38-39页 |
3.4.2 建立标准云 | 第39-40页 |
3.4.3 综合评价云 | 第40-41页 |
3.4.4 确定等级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验证分析 | 第43-48页 |
4.1 数据处理 | 第43-45页 |
4.1.1 评估体系底层指标的量化 | 第43页 |
4.1.2 最优组合权重的确定 | 第43-45页 |
4.2 生成评估云 | 第45-47页 |
4.2.1 严重度综合评估云 | 第45-47页 |
4.2.2 可能性综合评估云 | 第47页 |
4.3 确定风险容忍等级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系统风险降低 | 第48-52页 |
5.1 风险降低措施分析 | 第48-51页 |
5.1.1 自动告警功能改进 | 第48-49页 |
5.1.2 故障防护功能改进 | 第49页 |
5.1.3 车地通信功能改进 | 第49-51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