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8-9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8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3 主要贡献与不足 | 第9-10页 |
1.3.1 主要贡献 | 第9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9-10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2.1 内部审计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2.1.1 国外内部审计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2.1.2 国内内部审计研究综述 | 第11页 |
2.2 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2.2.1 国外开展的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2.2.2 国内开展的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2.3 国内外内部审计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2.3.1 国外内部审计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2.3.2 国内审计和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4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3 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3.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论分析 | 第16-17页 |
3.1.1 内部审计的概念 | 第16页 |
3.1.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概念 | 第16页 |
3.1.3 商业银行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 第16-17页 |
3.2 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 第17-19页 |
3.2.1 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17页 |
3.2.2 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3.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盈余管理抑制理论 | 第19-20页 |
3.4 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3.4.1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3.4.2 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状 | 第22页 |
3.5 假设的提出 | 第22-24页 |
4 实证分析 | 第24-35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25-29页 |
4.2.1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度量 | 第25-27页 |
4.2.2 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计量 | 第27-29页 |
4.3 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 第29-31页 |
4.4 实证分析 | 第31-35页 |
4.4.1 数据统计性描述 | 第31-33页 |
4.4.2 线性关系分析 | 第33页 |
4.4.3 多元回归分析 | 第33-34页 |
4.4.4 结论 | 第34-35页 |
5 政策建议 | 第35-37页 |
5.1 健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 | 第35页 |
5.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系统的可操作性 | 第35页 |
5.1.2 对已上市的商业银行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和信息披露程度 | 第35页 |
5.2 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 第35-36页 |
5.3 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的审计部门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