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论文

番茄籽蛋白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23页
    1.1 番茄第10-14页
        1.1.1 番茄种植与加工第10页
        1.1.2 番茄皮籽成分及利用现状第10-14页
    1.2 蛋白质概述第14-16页
        1.2.1 蛋白质的提取第14页
        1.2.2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第14-15页
        1.2.3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第15-16页
        1.2.4 蛋白质功能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第16页
    1.3 蛋白质改性第16-18页
        1.3.1 物理改性第17页
        1.3.2 化学改性第17页
        1.3.3 酶法改性第17-18页
    1.4 番茄籽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4.1 番茄籽蛋白的提取第18-19页
        1.4.2 番茄籽蛋白的组成与结构第19页
        1.4.3 番茄籽蛋白的功能特性第19-21页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1-23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21页
        1.5.2 研究意义第21-23页
第2章 番茄籽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与结构第23-35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材料与仪器第23-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8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8-34页
        2.4.1 SDS-PAGE分析第28-29页
        2.4.2 暴露巯基、总巯基和二硫键的含量第29-30页
        2.4.3 表面疏水性第30-31页
        2.4.4 溶解性第31-32页
        2.4.5 乳化活性(EAI)与乳化稳定性(ESI)第32-33页
        2.4.6 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第33页
        2.4.7 持水性和持油性第33页
        2.4.8 红外光谱结果分析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微射流改性第35-47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36页
    3.3 实验方法第36-38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8-46页
        3.4.1 溶解性第38-39页
        3.4.2 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第39-40页
        3.4.3 表面疏水性第40-41页
        3.4.4 紫外吸收光谱法分析第41-42页
        3.4.5 巯基含量第42-43页
        3.4.6 X-衍射分析第43-44页
        3.4.7 粒径测定第44-45页
        3.4.8 红外光谱分析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糖基化改性第47-58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48页
    4.3 实验方法第48-50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50-57页
        4.4.1 PH值的测定第50-51页
        4.4.2 褐变程度和A294的测定第51-52页
        4.4.3 接枝度的变化第52-53页
        4.4.4 溶解性第53-54页
        4.4.5 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第54-55页
        4.4.6 表面疏水性第55-56页
        4.4.7 内源荧光光谱分析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酶法改性第58-72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材料与仪器第58-59页
    5.3 实验方法第59-62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2-71页
        5.4.1 水解度测定第62-63页
        5.4.2 化学组成及蛋白回收率第63-64页
        5.4.3 表面疏水性第64-65页
        5.4.4 溶解性第65-66页
        5.4.5 乳化性(EAI)及乳化稳定性(ESI)第66-68页
        5.4.6 抗氧化活性测定第68-71页
    5.5 小结第71-7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建立及其均相免疫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
下一篇:铝—硅先进高强度钢电阻点焊焊接工艺及组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