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的问卷编制和现状分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9-21页
    1.1 流动儿童的概念界定和研究第9-11页
        1.1.1 流动儿童的概念第9页
        1.1.2 流动儿童面临的困境第9-11页
        1.1.3 影响流动儿童适应和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第11页
        1.1.4 流动儿童研究进展第11页
    1.2 心理韧性研究的缘起和发展第11-19页
        1.2.1 概念提出第11-14页
        1.2.2 韧性品质的研究历史第14-15页
        1.2.3 心理韧性的模型研究第15-18页
        1.2.4 心理韧性相关的问卷编制第18-19页
    1.3 问题提出第19页
    1.4 研究意义第19-21页
        1.4.1 理论意义第19-20页
        1.4.2 实践意义第20-21页
2 优秀流动儿童心理韧性过程访谈第21-26页
    2.1 访谈对象第21页
    2.2 访谈过程第21-26页
        2.2.1 访谈方法第21-22页
        2.2.2 访谈过程第22-23页
        2.2.3 访谈整理第23页
        2.2.4 题目编写第23-26页
3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第26-34页
    3.1 初测第26-29页
        3.1.1 被试第26页
        3.1.2 程序第26页
        3.1.3 结果第26-29页
    3.2 信度验证第29-30页
        3.2.1 克朗巴赫系数第29页
        3.2.2 重测信度第29-30页
    3.3 效度验证第30-32页
        3.3.1 被试第30页
        3.3.2 工具第30页
        3.3.3 程序第30页
        3.3.4 结果第30-32页
    3.4 讨论第32-34页
4 流动儿童的韧性发展现状分析第34-43页
    4.1 个人力问卷第34-36页
        4.1.1 总体情况第34页
        4.1.2 男女差异第34-35页
        4.1.3 成绩差异第35页
        4.1.4 班干差异第35-36页
        4.1.5 经济差异第36页
    4.2 社会支持问卷第36-38页
        4.2.1 总体情况第36页
        4.2.2 男女差异第36-37页
        4.2.3 成绩差异第37页
        4.2.4 班干差异第37-38页
        4.2.5 经济差异第38页
    4.3 个人力和社会支持相关第38-39页
    4.4 讨论第39-43页
        4.4.1 总体讨论第39页
        4.4.2 男女差异第39-40页
        4.4.3 成绩差异第40页
        4.4.4 班干差异第40-41页
        4.4.5 经济差异第41-42页
        4.4.6 个人力与社会支持问卷的相关第42-43页
5 结论与待解决的问题第43-44页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3页
    5.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43-44页
6 教育启示第44-49页
    6.1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因素研究的启示第44页
    6.2 对教育的启示第44-47页
        6.2.1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第44-45页
        6.2.2 对学校教育的启示第45-46页
        6.2.3 对社会教育的启示第46-47页
    6.3 对个人的启示第47-49页
        6.3.1 培养积极的认知第47页
        6.3.2 培养坚强的意志第47页
        6.3.3 培养远大的目标与追求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72页
致谢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婚姻关系与家庭结构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以趋善言性善—孟子人性论探究